">

堵河源頭建起現代化”土特產’加工廠。 通訊員供圖
熏制的柳林臘肉油亮紅潤。 通訊員供圖
游客爭相采購柳林臘肉。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黨時軒、但興竹)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地處秦巴腹地,湖北堵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覆蓋全境,境內河湖縱橫、山林密布,既是天然氧吧,更是生態寶庫。
好山好水出好物。以柳林臘肉為代表的秦巴山區“土特產”,以其獨特的熏制工藝和考究的選料遠近聞名。近年來,柳林鄉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稟賦,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持續做活做好“土特產”文章,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日前,筆者在柳林鄉返鄉創業能人李明勇創辦的堵河農臻公司看到,今冬熏制的頭炕臘肉醇香出“炕”,告別農家火塘的煙熏火燎,按照標準化、流程化、生態化、綠色化程序生產出來的傳統美味,裹著金黃色的外衣,泛著閃閃油光,散發出陣陣香味。
李明勇介紹,堵河農臻選用的都是農戶散養的一年以上的土豬肉,每塊臘肉選材、腌制、熏制、出品等環節,既堅守柳林臘肉的傳統工藝技巧,也將安全、健康、衛生的理念植入進各環節。
“熏臘肉要選用柏木、桂枝,煙氣持久,清香無雜味。”李明勇的父親龔世喜是柳林臘肉熏制的老把式,如今他成了兒子創業路上的好幫手。在食材選擇、加工工藝、熏制細節等方面龔世喜嚴格遵照老傳統,讓批量化生產出的柳林臘肉也不失“土”味。
對于老工藝、老傳統的堅持藏著龔世喜的兒時記憶。他講述,柳林鄉毗鄰巫溪大寧鹽場,祖輩都是秦巴鹽道上的挑夫,他們每次挑鹽回來都有一鍋美味的臘肉湯做為犒賞,依偎著久未歸家的父親,邊啃臘豬蹄邊聽著古鹽道上的逸聞趣事,咸香的肉味伴著動聽的故事都成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對祖輩深深的念想。
“好兒不挑鹽,一年當十年。”鹽夫們九死一生的辛苦勞作,如今化為“柳林臘肉”的千年技藝傳承的有力佐證。為了把這塊“金字招牌”擦亮,李明勇可謂動足了腦筋,既根植傳統又融古出新。
在堵河農臻筆者看到,工廠設有標準化的分割車間、腌制車間、熏烤車間、冷凍間、包裝車間、檢驗室等。在最關鍵的熏制環節,除了堅持用柏木、桂枝等還加入了果木、中藥材等香薰料,并通過儀器對溫度、濕度等指標進行全程檢測。
“柳林臘肉都有故事傳承、有文化印記,只要用心做好每塊肉,將來肯定能成大產業。”對于產業的發展李明勇充滿信心。
和他一樣對“土特產”產業充滿信心的還有柳林鄉黨委書記舒處山。據他介紹,柳林農特、林特產品,“土”味濃厚、“特”點突出、“產”品豐富。近年來,該鄉錨定“生態立鄉、產業富民”定位不動搖,大力培植壯大煙葉、中藥材、林特農特和生態養殖“一主四副”產業體系,通過政策扶持、能人帶動、種養結合、以產興業的發展模式,柳林臘肉、柳林蜂蜜、柳林土豆等特色產業品牌已逐步揚優成勢。
舒處山說:“下一步,將繼續深挖‘土’的資源,彰顯‘特’的優勢,拓展‘產’的鏈條,培植形成‘土特產’種、養、產、銷全產業鏈條,把農產品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