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筆者1月17日從十堰市房縣獲悉,2023年,該縣城關鎮始終按照市委“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工作要求,圍繞縣委、縣政府“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縣”目標定位,聚焦“夯基礎、興產業、攻重點、促發展”等相關重點工作,守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縣”主陣地,當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黨建為筆創出基層治理“新圖景”
“城關將以‘共同締造’為抓手,通過‘五員領銜’機制,推廣‘五微五促’‘小切口’工作法,在微治理中提能力轉作風,形成‘黨政動手、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生動格局,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這是年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丁杰道出了黨建為筆創出基層治理“新圖景”。
黨旗飄揚風帆勁,黨建引領新擔當。城關鎮堅持“黨建引領、群眾主體”,不斷深化“五員領銜”“五微五共”共同締造工作法,全面推行“五員領銜、共同締造”工作機制,配齊配強“五員領銜”隊伍1498名,163個小區全面完成黨支部換屆工作,13個小區業委會完成改、補選。對接43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開展“五亮五共”活動,將320余名黨員干部充實到小區“兩委”中”,參與小區治理和物業管理。指導11個社區召開共駐共建聯席會44次,化解問題112件。組織各小區每月召開“三方聯動”會,解決水電管網路等民生實事30余件。開展物業領域突出問題整治,針對市級交辦的4期物業領域177條問題,一條一策全部。按照“六有”標準,打造風雅城市廣場、鴻江學府等市級紅色物業示范點10處。組建考評小組10個,對163個小區、27個物業公司連續開展了3次服務質量考評,共收集物業領域重難點問題46條,協調解決41條。新建成“黨建+鄰里中心”15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進社會組織,開展豐富精彩的各項活動160余場次,讓群眾訴求有門道,生活更美好,鄰里關系更和諧。
同時,健全橫向“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的治理組織體系,建強縱向“駐村指導員+黨員+網格員+樓管員+鄰里互助員”的“五員領銜”社區治理骨干隊伍,落實三級動態管理,一級問題由社區和下沉包聯單位限時辦結,二級問題由鎮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商解決,三級問題由相關分管縣級領導協調解決,形成問題在一線收集、小事分類限時辦理、難題集中攻堅化解的工作閉環。一年來,全鎮累計排查鄰里矛盾36次,排查糾紛352件,化解率達100%,促進了鄰里和諧、社會和美。“五員領銜”化解矛盾機制被全省評為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主攻項目拼出經濟亮眼“成績單”
“中錦尼龍紡織項目,產業園位于桃園社區南端,一級路路北,于2022年1月開始啟動征地拆遷工作,項目涉及215戶面積177畝,拆遷房屋25幢25戶,當年3月完成征地工作,房屋于6月全部完成拆遷并做好安置。目前該項目一期廠房已經建成投產,二期廠房正在建設中。”這是該鎮發揮“5+2”“白+黑”“雨+晴”工作精神,新項目落地生根,“老項目”也在開花結果,拼出經濟亮眼“成績單”。
項目建設好戲連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招商引資提質增效……招商引進三海歡樂谷項目,引進神農黃酒莊、解憂酒莊等重點企業,完成招商引資12億元。完成社會生產總值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45億元、招商引資12億元,新增市場主體3875戶,各項經濟指標均名列全縣前茅,集體經濟再上新臺階,實現5個社區集體收入500萬元,10個社區(村)集體收入200萬元。按照“一名領導掛帥、一個專班推進、一處固定場所辦公、一套工作方案實施、一筆工作經費保障”五個一工作機制,完成西關印象二期(中國.房縣詩經城)征收補償協議277戶,征收土地534畝,拆除已征收房屋270戶,采購安置房源186套,兌現征收補償資金2.5億;三海黃酒小鎮酒神灣民宿建成投入運營,歡樂谷墊方工程完成200萬方;溫泉大道綜合改造項目涉及房屋立面改造270戶,已完成簽約265戶,累計動工250戶,累計完工238戶;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開啟工作面14個,累計完成纜線管廊施工1202m;完成雨污管道施工共40公里;完成電力、通信排管施工共27公里,開工累計投資約3.2億元;完成東關片區城市改造項目48戶房屋拆遷,天為鋁型材和動力電池征地380余戶450畝,31戶房屋拆遷。
農旅融合融出鄉村振興“好錢景”在三海村九組看到,過去還是一片荒山的區域,2023年,三海村通過打造黃酒+文旅的多業態模式,在此處建起了酒神灣特色民宿,20多間特色小木屋,高峰時候可以容納70多名客人入住,每逢節假日的時候,木屋都是一房難求。這是該鎮“農旅融合”,融出鄉村振興“好錢景”。
農旅融合顯生機,賦能鄉村促振興。以八里為中心、三八長渠為軸線,“萬畝櫻桃 十里長廊”目標已實現,與四川農業大學簽訂櫻桃種植科技合作戰略協議,成功舉辦第九屆櫻桃采摘節,櫻桃收益突破億元大關,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完成從“賣產品”到“賣風景”、從“風景”到“錢景”的轉變,帶動就業,真正實現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切實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以三海為中心,三海、炳公、白土黃酒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黃酒發展不斷走向專業化、集中化、品牌化,成立標準化生產作坊100余家,年生產均達到10000斤以上,戶平增收5萬元以上。
聚焦鄉村振興“六件事”,扎實對10275戶農戶開展戶戶走到。全面啟動三海、八里村人居環境全域改造,實施人居環境改造500余戶,雨污分流、管線入地8公里。用實際行動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全鎮建有6個“安幼養老中心”,2個“老人幸福食堂”。以“清潔房縣”“村莊清潔日”等活動為契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20余次,探索了門前三包、環境衛生評比、積分兌換等長效機制。扎實開展耕地流失整改工作,1000余畝土地嚴格實行“還耕”。嚴格落實“林長制”、“河長制”,扎實開展源頭治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提升。扎實推進創文工作,開展文明指數測評4次,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全覆蓋宣傳6次,開展城市管理五大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5次,形成多方聯動模式,集中整治城鎮“臟亂差”,不斷提升城鎮文明指數。
民生為本繪出百姓幸福“實景圖”
“自1998年起一直在四川、湖南、寧夏生活,因種種原因未回房縣老家,沒有辦理二代身份證,也無法正常出行,對生活造成各種不便”。代先生向城關鎮便民服務中心公安戶籍窗口工作人員講明了來意,根據提供的信息,積極與三個省份公安部門聯系,將其落戶至公共戶籍地,至此困惑代先生25年“心頭事”得以圓滿解決。這是去年 8月29日,四川成都從事餐飲工作的代先生熱淚盈眶來到該鎮便民服務中心,將一面印有“貼心服務·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工作人員手中的“實景圖”。
民生保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人民群眾生活面貌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化。高標準建成鎮社會治理中心、便民服務大廳新增戶籍、身份證辦理等3個窗口,18個便民服務窗口統一開設一網通辦、云辦理等業務,全年共辦理便民業務6000余次。全面落實每周一黨政主要領導坐班接訪,全力推進“五個守底線”專項行動,聚焦煙花爆竹、防汛防災、地質災害、消防安全等工作開展專項檢查12次,發現隱患已均整改到位。全年收到各級交辦信訪件183件,已化解180件,一次化解率98.3%,參評滿意率99.3%。堅持掃黑除惡常態化斗爭暨“五查”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打擊“盜搶騙”“槍爆刀”“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突出違法犯罪行為,組織18次專項打擊行動,辦理黃賭毒案件41起,打擊處理330余人。
完成鎮衛生院新院區建成轉址、曉陽小學建成投入使用、推進鄉村文化大禮堂、文化廣場等文體項目,加快城區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定期向居民推送重點企業招聘信息,完成農村勞動力信息采集并錄入系統17171人;脫貧人口轉移就業1687人;參加就業技能培訓233人,核實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26人并積極推送工作崗位。開展“人社惠民政策進萬家”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企業職工參保政策,新增參保靈活就業198人。居民醫保和養老保險全民參保人數達到100%。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兜底保障工作,每月發放低保金773339元,救助特殊困難對象累計逾173人次,發放救助資金約34萬元。在端午節和中秋節發放消費券38900張,提升居民消費水平。扎實開展“五經普”,開展全鎮危舊房排查259戶,完成“兩癌”篩查12000余人。穩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 嚴格落實好二孩、三孩生育獎勵補貼政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