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歡正在制作絨花。 通訊員供圖

制作好的絨花。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黨時軒、杜登艷)非遺絨花,一門古老的技藝,相傳始于唐朝宮廷貢品,盛行于明清,多以女性頭飾、胸花、擺件等形式出現。近年來,隨著漢服等國潮文化的興起,絨花再次翻紅,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在竹山,25歲的女孩劉歡,用一雙巧手再現絨花雍容華麗之美,并通過網絡出圈“變現”,收獲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走進劉歡的小家,不大的餐廳被她改造成工作室,各色絲線、工具、配飾等擺滿案頭,略顯凌亂的環境反襯出絨花制作的繁瑣和復雜。
“絨花是由單維到多維的蛻變藝術,把上千條絲線排列組合,最后制作成各色花朵、蝴蝶……考驗的細心和耐心。”劉歡介紹,一朵絨花從絲線到成品要經過打稿、排線、梳絨、拴絨、搓絨、打尖、定型、修剪等幾十余道工序,每個環節都絲絲相扣,容不得半點馬虎。
談起和絨花的結緣,“95后”的劉歡將其歸功于“誤入”漢服的“坑”。據她講述,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她成為漢服忠實的擁躉,也因此迷上了絨花制作技藝。
園林景觀專業畢業的劉歡有很好的美術功底,曾在某知名五星級酒店從事美工,日常生活中特別愛好攝影、繪畫,這些技能讓她在絨花制作中大受裨益。她說:“絨花制作也是記錄美的過程,當把看到想到美好事物用絨花呈現出來,滿滿都是成就感。”
去年,作為竹山“準兒媳”的劉歡,辭去大城市的“白領”來到竹山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心思潛心絨花的制作。“竹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給了我更多的創作靈感!”對于自己的選擇,劉歡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生活中的“小確幸”也讓劉歡的手藝不斷精進,在她的社交軟件里展示著不少絨花工藝品,栩栩如生的蝴蝶、淡雅清新的蘭花、嬌艷欲滴的牡丹……在收到網友們點贊的同時,還收獲了不少訂單。
劉歡告訴記者,現在在小紅書、拼多多、抖音等平臺上,她也收獲了8000多的“粉絲”量,在“絨花圈”也算小有名氣的博主。據她透露,自去年“觸網”以來,基本每周都能收到2到3個訂單,半年多來已累計銷售500余件,“變現”8萬多元。
最近,劉歡將竹山綠松石與絨花相結合,制作出一款名為“蘭生幽石”的發簪,一掛上網就被網友爭相搶購,“蘭生幽石”小巧思的“爆火”給她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啟發。
“綠松石和絨花都是自帶流量的網紅產品,‘美玉+絨花’IP組合一定能‘大麥’!”無意中找到“流量密碼”的劉歡有了新打算。她計劃開設自己的絨花制作工作室,并希望找到志投意合的綠松石商家合作,開發制作出更多具有綠松石元素的絨花作品,形成“非遺”+“地標”強強“聯姻”的文化IP和爆款文創IP產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