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崗嶺村技術員在大棚查看羊肚菌長勢。 鄖文軒攝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高玲)冬日暖陽下,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安家鄉長崗嶺村天珍桑蠶菌科技專業合作社羊肚菌種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齊排列,一棵棵羊肚菌破土挺立,乳白色的菌桿撐著黃褐色的“小傘”,長勢喜人。
“41棚人工種植羊肚菌生長周期約120天,每棚產干菌200斤,收入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至少30萬元。”長崗嶺村黨支部書記毛德均一邊查看大棚內溫濕度,一邊算了一筆賬。
羊肚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味道鮮美,被譽為“菌中皇后”。
村集體示范,帶領一批群眾種植羊肚菌增加收入。村民孫忠書無論是做菌種,還是種植羊肚菌都得心應手。“我種植了1.5畝羊肚菌,加上土地入股分紅和在村集體務工,一年收入10萬多元。”
長崗嶺村還研發出“六妹13”“六妹15”兩個適合本地種植的菌種,帶動該縣安家鄉、三官洞林區、澗池鄉等鄉鎮發展羊肚菌產業。毛德均介紹,菌棒生產期間,每天需要90名工人,一批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村集體經濟厚了“家底”,富了“村民”。長崗嶺村利用經濟收入,硬化了公路、修建了文化廣場、安裝了路燈。還聘請了衛生保潔、護林員、護路員等公益崗工作人員19人,既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增加了收入,又對全村的環境衛生、生態保護有了很大的提升,公路、廣場、河道等公共區域干凈整潔,農戶房前屋后綠樹成蔭,健身器材、供排水管網、通訊設施等一應俱全。“我們的生活環境不比城里差,幸福指數高著哩!”在文化廣場健身的翟夢自豪地說道。
近年來,鄖西縣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培育形成了付家溝村紅薯粉條加工、康家梁村花椒種植等農產品加工、種植、養殖、農村電商等88個特色項目,探索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產業帶動型等10種模式,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關防鄉沙溝村成立“湖北省仙河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盤活村民閑置房屋,發展“一宅兩門、一院兩戶”農道鄉宿,統一管理運營,提供鄉宿、鄉廚、采摘、農事體驗等服務。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余元,鄉宿群眾分紅30萬元。村民范啟香夫婦在村集體的帶動下,利用自家的房屋入股,分紅4.1萬余元。
觀音鎮劉家灣村采取合作開發方式,對接漢江文旅集團投資,打造郎哥民宿、婚禮草坪等景觀點9處,建成集休閑觀光、民俗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0萬元;香口鄉白巖河村流轉集中連片閑置土地,發展光伏發電,實現發電收入90萬元。
2023年,鄖西縣286個村集體經濟純收入總量達4400萬余元,10萬元以上村146個,50萬元村8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