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友兵)4月26日,筆者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獲悉,該校近年來圍繞“汽車產業鏈”產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涉及領域新、與汽車產業高度契合的自主知識產權。
近三年來,學校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0余項,授權專利397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7項,11項成果入選省、市揭榜制項目庫,多項科技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產學研合作項目699項,科研經費2.51億元,其中十堰市企業581家,占比達90.24%。其中完成專利轉化、許可56項次。
構建長效機制,打造成果轉化“促進器”
據了解,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方案》《專利轉化專項實施方案》《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方案》,從服務管理、業績認定、科研獎勵、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政策激勵。科技成果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入股等方式實施轉化所得凈收入,95%歸研發團隊。
針對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有市場前景的專利成果,一方面支持發明人申請各級政府部門的產業化項目;另一方面爭取成果在企業轉化,最大限度體現專利價值。
據悉,學校與張灣區、鄖陽區、鄖西縣、竹山縣開展知識產權縣校合作會商,與茅箭區、鄖西縣、房縣簽訂知識產權合作協議,與張灣區人民法院、檢察院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座談交流,組織開展了“知識產權名企行”“茅箭區知識產權惠企系列活動”。通過選派“科技副總”“科技專員”“博士服務團”,鼓勵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服務,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加強平臺建設,激發成果轉化“新引擎”
近年來,學校相繼獲批專利轉化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資源分站等平臺。特別是依托學校成立的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十堰)基地已發展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典范。
2023年9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研究院揭牌成立,成為我省首個以產業為研究對象的知識產權研究院。學校還入選2023年度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名單(湖北僅有兩所高校入選)。
通過搭建專利成果轉化平臺,促進了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喚醒“沉睡”專利資源,激發創新“源動力“,學校逐步成為全市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
注重理論研究,提升成果轉化“新內涵”
學校組建專家團隊對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模式開展理論研究,通過講座、研討、培訓等方式加強師生、企業的轉化意識。知識產權相關課題相繼獲批湖北省知識產權運用示范工程、省教育廳科技項目及省專利轉化專項立項。《高校人員科研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全方位多途徑推介 破解成果轉化難題》等調研報告被省科協收錄采納。學校與十堰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撰寫的《發揮知識產權作用 促進十堰高質量發展》調研成果榮獲十堰市委財經重大課題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強化成果推介,展示成果轉化“新力量”
學校圍繞汽車“五化”領域對現存有效專利進行分類整理,遴選形成了“兩張清單”,即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待轉化專利清單(172項)、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擬開放許可專利清單(18項),通過知慧網、科惠網、漢江科聯網、科創供應鏈等專業平臺面向社會集中發布。
學校成功承辦了“聯百校轉千果—汽院科技成果云推介專場”、“百縣萬企”大培訓專利轉化運用沙龍、十堰市“企校雙進”等主題活動。通過參與“雙百行動”“院士專家企業行”“高校進千企”、“企業家沙龍”、專利技術供需對接等活動,編制《科技成果匯編手冊》、開展項目路演,發布成果清單,加大對學校專利成果的推介力度。
學校產學研用優勢產生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被多家媒體相繼轉載報道。全國各地車企慕名而來,對該校的專利成果表現出極大興趣,紛紛與學校達成專利轉讓或開放許可協議。
2024年4月,12項專利成果順利轉讓到鄖西縣湖北豐圣機電有限公司。在張灣區知識產權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學校2項專利技術與企業達成現場簽約。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校將加大對知識產權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探索新質生產力視域下行業特色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高校“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藏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企業、走向市場,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油助威、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