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鄭婷)近日,筆者走進房縣城關鎮石油小區,居民們在活動室熱鬧的議著事,廣場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初夏樹蔭下長凳上“老少同樂”。但在一月前,這里卻是另一番光景。“以前我們小區是典型的‘三無’小區,到處是泡沫箱種菜臭不可聞,樓梯通道堆滿了雜物,車輛也是隨意亂停亂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小區全景。通訊員供圖。
人心齊,泰山移。作為第二批“共同締造”試點,石油小區從群眾可見可知可感的實事小事做起,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發動群眾和我們“一起干”,完善小區環境,提升民生服務,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敲門行動”進行入戶走訪。通訊員供圖。
結一門對子。4月10日,鎮社區(村)工作專班入駐石油小區,13名專班分為5組包保6個樓棟72戶,面對面“訪”,心交心“聊”,實打實“問”。4月15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丁杰深入小區參與“敲門行動”進行入戶走訪,當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希望能有活動場所的需求后,他第一時間與石油公司聯系,與居民們一起多方面對面交流、協調處理問題。將門口一樓平房固定為活動室后,居民王曉華帶頭十幾人積極參與活動室清掃清理活動,不到一天時間,活動室通上了電、擺好了桌椅,有人提供熱水、有人提供茶杯、有人提供茶葉……
同時,設計《基本情況統計表》,統計表包括每戶家庭人員構成、年齡、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單位職業、健康狀況、興趣特長、勞動力數、是否常住、交通工具、需求與矛盾、收入情況等二十項內容。雖然入戶登記略有麻煩,但是“一戶一檔”匯總之后,小區居民的基本情況、個性問題和共性需求一目了然。專班通過多輪入戶聊天、交換電話微信聯系方式,與居民結對子、交朋友、說心事,從家門走進心門。
貼一個牌子。樓棟牌、門牌號雖小,沒了它,接客人收快遞收外賣的麻煩卻不小,在收集到的14項共同需求清單中位居榜首的就是安裝樓棟牌、門牌號。想到貼個牌子還不容易,在和小區黨支部、自管委員會大概聊了之后,老城社區請人制作安裝了樓棟牌、門牌號。安好的當天下午,專班人員一進小區,居民就拉著她們到處看,反映門牌制作不合理,逛完一圈,居民們又熱情建議,隔天按照大家的建議改換重裝后,大家都露出了笑容,紛紛表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我們就是主角,人人都要參與到小區的建設中來。”

面對面交流。通訊員供圖。
建一個架子。經過了“門牌號”風波,戶院會、夜話會上參與的居民多了起來、發言熱了起來、討論深了起來。關于公共晾曬區問題也是多輪商議、一波三折,起初商定不設晾曬區后,有居民找到專班人員和自管委員會反映確有實際需求,隨后小區黨支部、自管委員會線上線下征集全體居民意見,確定公共晾曬區規模、位置及具體材質樣式。從安裝焊接晾衣桿到移栽樹木至小花園、填平修復樹坑,都是居民自發參與投工投勞,僅用一周時間就解決困擾多年“無處晾曬、隨意晾曬”問題。

召開部門現場辦公會。通訊員供圖。
清一個池子。“我們最怕下雨,一下雨我們5棟門口是最低處積水嚴重,進出要穿雨鞋。”化糞池、下水道淤堵,整個小區臭不可聞是居民們的一塊心病。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斌多次深入小區調研、并在召開現場辦公會上強調要從居民最急迫的共性需求入手,用實干誠心撬動“共同締造”居民力量。專班人員一方面爭取住建局、房管局等職能部門支持進行技術指導、查找淤堵癥結、設計改造方案;另一方面聯系3年前小區危舊改造施工方,進行返工改造。經過環衛和居民密切配合進行吸糞、清淤,糞池清掏了、臭味消除了,居民的心情變美了。

環衛和居民密切配合清淤。通訊員供圖。
治一個巷子。小區門口西水南路至鳳凰郡路,居住密度大周邊匯集大型農貿市場、縣幼兒園,交通壓力大、亂堆亂放、亂停亂靠、占道經營等問題突出,數百米路行車半小時成“家常便飯”,這條巷子患上了難以根治的“擁堵病”。現場辦公會后,5月7日至9日,城關鎮聯合城管執法局、交警大隊、交投公司、包聯單位、下沉單位、老城社區、白路社區,充分發動群眾開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動,集中整治該巷各種亂象問題,清理清運70余個廢棄輪胎,近2噸垃圾雜物。“下班回來,我都認不出來這就是經常走的巷子,煥然一新啊,感覺路寬了一倍,出行暢通無阻!”居民群眾紛紛點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