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程正苗)坐落于鄖西西北部的槐樹林特場,境內山大溝深,全長31.05公里的泗峪河穿境而過,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山水生態資源富集。10月14日筆者獲悉,近年來,該場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依托山水生態和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夯根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深化“茶+”融合創新。“仙姑玉眉”有機綠茶是槐樹林特場遠近聞名的特色茶產品之一。多年來,該場始終堅持將茶葉品質放在首位,努力建好仙姑洞800畝精品生態有機茶園。在保證質量、提升產量的同時,先后邀請省內武漢木蘭茶場、武當山等地制茶大師現場指導,通過技術賦能研發紅茶、養生茶等新的茶葉品類,不斷延長茶葉產業鏈條。堅持久久為功,持續17年申報并斬獲“中國有機綠茶”這一金字招牌,不斷提升“仙姑玉眉”茶葉產品附加值。
精耕“稻+”產業模式。冷水稻產業是槐樹林特場的特色主導產業之一。該場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讓過去的荒山坡地,變成了如今的良田,著力提升高標準農田綜合效益。依托上級項目、資金支持,不斷加大河堤駁岸、灌溉溝渠、機耕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讓越來越多的“糧田”變“良田”,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今年全場已種植生態冷水稻1770余畝,預計可實現經濟產值1000余萬元,帶動4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加強“林+”生態布局。該場以“增綠、增收、增效”為主線,立足森林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大力發展“林下種、林中養、林間游”等林下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不斷提高生態效益,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全場林果套種完成1000畝,林下中藥材完成3000畝,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生態效益“雙提升”。同時,圍繞鄖西縣六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堅持長遠著眼、系統謀篇、全域布局農業特色產業,抓深抓實抓細“三個經濟”“三新百千萬”工程,探索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文融合發展新渠道,努力培育以文旅康養為主導的綠色低碳特色產業。形成15個以中藥材、茶葉、香菇、核桃、鱘魚、小水果等為代表的一批特色溝域經濟示范帶,有效解決了當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的問題,同時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發展。
“我們將以特色產業發展為‘主抓手’、以流域綜合治理為‘推進器’、以實施強縣工程為‘活引擎’,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槐樹林特場黨委書記張春艷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