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澤昆 夏甜 陳洋)竹山縣地處秦巴山腹地,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是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大縣,全縣茶葉產業面積已達30萬畝。多年來,竹山縣一直以采摘加工春茶、秋茶為主,大量的夏秋大葉茶則一直沒有得到利用。近幾年,竹山大葉茶的采摘加工呈現出“火熱”態勢,大葉茶的開發利用,讓茶葉在延鏈補鏈中開辟出了增收“新賽道”。
大宗茶大有可為
初秋時節,走進竹坪鄉周家灣村,一壟壟整齊的茶樹隨著山勢綿延起伏,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茶園里,采茶工人手持采茶機穿梭其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茶樹頂端的葉片被收割下來,成為大宗茶的原材料。

大宗茶采收。通訊員 供圖
大宗茶,又叫大葉茶,是利用春、秋季采收芽葉后茶樹萌發出的嫩梢作為原材料,經過殺青、揉捻、烘干等環節生產出來的茶葉。
長期以來,我縣茶葉生產主要在春季采摘,由于沒有相關生產工藝,夏天和秋天的大宗茶便無人采摘。
竹坪鄉人大主席朱青山告訴記者,以往竹坪鄉農戶以春茶為主,五一過后,夏秋茶直接修剪到地里爛掉了,作為肥料,沒有啥經濟價值。
為解決夏、秋茶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我縣致力發展大宗茶開發,使過去無人采摘的“粗枝大葉”,變成茶農增收致富的“金枝玉葉”。
“大宗茶的利用,可以普遍提高茶園單產,如果加上大宗茶精加工和開發其他茶產品,將打破‘春季采茶、一季制茶’的局限,使‘三季采茶、四季制茶’成為常態。”縣茶產業辦公室負責人王興明說。
湖北竺山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我縣重點扶持加工生產大宗茶的企業,在該公司大宗茶加工車間,工人們把剛收購秋茶鮮葉放入制茶設備,經過殺青、脫水、烘干等工序完成后制成成品。
據湖北竺山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德維介紹,該公司十幾天前正式開始生產,目前生產了20多噸干毛茶,收購了80多噸鮮葉。
除生產綠葉茶外,湖北星夢茶業公司還是一家生產紅茶的企業,該公司開發的“十星紅”等紅茶產品備受市場青睞,而紅茶的原材料正是大宗茶。目前,該公司已陸續向俄羅斯出口了八批次紅茶,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一花引來百花開。大宗茶的經濟價值,吸引了許多在外創業的竹山人,黃開朝是夢軒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7年,他放棄在大城市多年打拼的事業和安逸的生活,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產業。目前在樓臺鄉、竹坪鄉均建有大宗茶加工廠,2022年又在竹坪鄉注冊成立了竹坪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專做大宗茶產品。
“2024年,我們生產鮮葉3000多噸,制成的干茶將近800噸,目前都被客戶訂走了。明年呢,我們的意向訂單目前已經突破1500噸。”竹坪香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開朝說。
機械化助農增收
大葉茶加工銷售與傳統名優茶有很大區別,后者以“質”取勝,而前者必須“量大”。大葉茶加工一旦開動機器設備,每天的需求量都在萬斤以上。如果沒有足夠的鮮葉,大葉茶加工成本就會急劇提高。因此,鮮葉能否得到及時充足供應,成為大葉茶加工效益高低的“關鍵”。

機械采茶。通訊員 供圖
為破解這一發展瓶頸,我縣大力推廣茶葉機械化采摘與大宗茶加工技術,提高采摘速度和效率,確保鮮葉原料的充足供應。
在竹坪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剛剛采摘的鮮葉已經鋪滿了整個車間,據企業負責人介紹,整個車間每天收購的鮮葉量大概在4萬斤左右,每天只有4個工人在干活,基本上實現了生產線全自動機械化。大葉茶經過加工后,比較嫩的葉子做成青磚茶的原料,粗一點的茶梗就做茶元素的提取物,剩下的茶沫被下游客戶做成泡袋茶。
近幾年,我縣每年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00萬元以上,積極引進茶園管護機具、山地軌道運輸機、茶葉加工成套設備等先進機械,基本實現了茶葉除精品茶采摘環節以外的全程機械化。
“自從農機部門幫我們提供了擔任采茶機和雙人采茶機之后,我們茶農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基本上一個正常的勞力一天可以采500斤的大葉茶,通過機械化之后,茶農的收入提升了,我們企業的效率也間接的提高了。”竹坪香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開朝說。
竹坪鄉周家灣村村民周金華是一名“采茶能手”,今年她也加入了采收大宗茶的行列:“我們家有一畝多地,春天采茶葉賣了4000多塊錢,后來鄉上讓我們割大葉子,又增加了1000多塊錢。”
為提高采摘效率,竹坪鄉還由企業牽頭,成立了茶產業社會化服務隊,上門為農戶提供機械化服務。
“現在由茶企統一上門采摘收購,我們坐在家里就可以增加收入。”竹坪鄉周家灣村村民徐云感慨。
嘗到甜頭后的茶農熱情很高,帶動其他茶農紛紛加入采茶隊伍。
竹坪鄉人大主席朱青山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夏秋兩季,我們發動群眾采摘大葉茶,每20天可以采摘一次,先后可以采摘4次,每茬可以采摘大葉茶200—400公斤,按現有的市場價2元每公斤,每年大葉茶為農戶增收2000元左右。”
目前,竹坪鄉2000余畝茶園用于大宗茶生產,形成傳統精細茶與大宗茶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按每畝采收大葉茶鮮葉250公斤保守算賬,年可采收鮮葉5000萬公斤(5萬噸)以上,大葉茶若能得到全部利用,按照目前平均收購價2元每公斤計算,其直接經濟價值超過1億元。如果成齡茶園每畝大葉茶平均產量達到500公斤,則其直接經濟價值超過2億元。
產業鏈日趨完善
按照“夯實產業鏈前端、做強產業鏈中端、發展產業鏈末端”的思路,竹山依托大葉茶,不斷延伸茶產業鏈條,產品不僅涵蓋綠茶、紅茶、白茶、黑茶、花茶等干茶系列,還相繼開發出茶飲、茶醋、茶零食、茶工藝品等延伸茶產品,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端與消費端的雙升級。
位于堵河之畔的竹茶集團的茶產業園,由竹山縣招商引進宜昌蕭氏集團合作運營,企業自研的智能生產線集清洗、殺青、揉捻、微波提香、高溫殺菌等制茶工藝環節于一體,是竹山批量加工大宗茶,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的一大利器。

“十星紅”茶醋生產線。通訊員 供圖
“今年公司將在名優綠茶、紅茶生產的基礎上,開發大葉茶、抹茶、茶食品系列茶產品,全力沖刺1億元產值。”竹茶集團董事長沈義鋒說。
科技賦能讓“大宗茶”成為“大產業”,而在湖北星夢茶業公司,正在生產一款“網紅”茶醋產品,該公司開發的“醋茶淡飯”茶醋飲料具有開胃解膩、促進消化的功效,每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目前,該產品已經成功入駐十堰市各大商超,并開拓了北京、福建等省外市場。
大宗茶打開了竹山茶葉外銷的市場空間,實現了茶農與茶企的“雙贏”,為竹山茶產業創造了新的增長點與附加值。
對于大宗茶的前景,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大明信心滿滿:“目前,竹山全縣共有215家茶企,其中具備大宗茶生產能力的有22家,標準化大宗茶生產線就有8條。今年加工利用大宗茶鮮葉不到保守算賬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大宗茶采收和加工利用還有很大現實潛力和增長空間,從加工能力、市場空間、茶葉品質競爭力等各方面來看,極有希望做成‘大產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