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王月食)隨著老百姓法律意識增強,維權意識也水漲船高,但有些人為了牟利,當起了職業打假人“釣魚打假”。近日,隨州市曾都區法院北郊法庭審理了一批涉“職業打假”的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均判決駁回了原告十倍賠償的訴訟請求。
案件原告均是劉某,其通過網絡購買大量非生活所需的保健品、藥酒等,收到貨后原告劉某以被告不能提供該產品的合法來源及合法證明文件為由,要求被告賠償貨款損失并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曾都區法院認為,原告劉某是以盈利為目的,故意大量購買食品,在并未食用的情況下,通過打假要求商家支付十倍賠償,已經不是單純的消費者,而應屬于“職業打假人”,依法不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且涉案食品存在的瑕疵并不能證明該商品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也沒有證據證明對原告劉某造成誤導或對其造成人身損害,故原告劉某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提出十倍賠償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職業打假人”將法律作為牟利的工具,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濫用司法資源,對社會秩序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這種以惡治惡的懲治模式,法院依法予以否定的評價。同時,曾都區法院也將秉承公平正義的底線,切實維護消費者和個體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凈化市場環境,促進市場秩序健康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