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向博)“因為他遲遲不歸還車輛,我想去看看我的車怎么樣了,沒想到卻發現我租給他的車居然被抵押了。”被害人梅某某報警時對民警說道。
2023年5月,經廣水市檢察院提起公訴,廣水市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熊某某和鄧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一場騙局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原來,為了償還欠款,2022年9月9日,熊某某和鄧某某一同前往到梅某某經營的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租賃汽車,用鄧某某的身份信息租賃了一輛轎車,租期為一個月。當晚,他們聯系抵押公司,以6萬元價格將該車輛抵押,并當場簽訂了抵押合同,該公司要求交付車輛相關證件,熊某某謊稱證件在老家,于是該公司先向其微信轉賬3萬元,并告知他們證件交付后再補齊余款。
隨后,熊某某在某購物軟件上辦理了假的行駛證和機動車登記證書,交付給抵押公司,該公司當場扣除貸款利息后補齊余款。
隨著車輛租賃到期,熊某某二人未付續租車款,梅某某多次要求熊某某二人歸還車輛,但其均以各種理由搪塞,始終未將車輛歸還。
某天,梅某某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告知他去挪車,由于關心自己車的情況,便去挪車的地點查看,卻發現自己的車輛已經被熊某某抵押給別人了,梅某某發現自己被騙后便報了警。
2022年12月23日,車輛返還給被害人梅某某,經廣水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鑒定,認定該涉案車輛的價格為10萬余元。被傳喚后,熊某某和鄧某某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后悔不已,到該地派出所如實供述了其犯罪事實,并退還了抵押公司部分經濟損失。廣水市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熊某某和鄧某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以合同詐騙罪依法對二人提起公訴,廣水市法院經審理,依法做出上述判決。
檢察官提醒:由于合同詐騙本身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市場主體要提高防范意識,在簽訂合同時,謹慎認真地確認對方身份信息和合同信息是否真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