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
府辦公廳出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若干具體措施》(以下簡稱《具體措施》),針對政績觀錯位、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干部不擔當作為等形式主義突出問題,提出5個方面53條具體舉措,確保中央關于“基層減負年”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減負對基層來說是一大福音。把身心從文山會海和名目繁多的考核中解脫出來,能讓我們更靜下心來投入工作,真正在實踐中獲得成長。”一位剛到鄉鎮工作不久的年輕干部告訴記者。
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問題;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問題;著力解決干部不擔當作為問題;建立健全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的工作機制:《具體措施》精準施策、對癥下藥,為廣東基層減負開出了“良方”。
《具體措施》印發后,各地紛紛行動起來,針對自身情況和存在問題,將減負推到基層,落至實處。江門市除了確保中央《通知》和省委減負措施不打折扣,進一步在自選動作上彰顯力度,減負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出發,重點針對基層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和訴求,刀刃向內查問題、定措施,共提出了10條具有江門特色的硬招實招。“我市要定幾條硬措施,確保中央、省委要求落實并取得明顯成效。”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表示。
韶關市委書記李紅軍提出“干字當頭,問題導向,重點發力,以上率下”。韶關市在“基層減負年”崇尚干字當頭,要求大力弘揚“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多到問題多發、工作條件艱苦的地方調研了解實際情況,推動問題解決。同時,要堅決防止打著調研旗號開展各類督查、檢查、考核,要加強人文關懷。
在佛山市南海區,“糾、警、建、實”四字方針讓減負整治有的放矢。“緊盯‘糾’字直查督辦、落實‘警’字約談提醒、做好‘建’字建章立制、強調‘實’字容錯糾錯。”南海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盧燕斌介紹,除了“自己干”,他們還發動職能部門自查自糾“大家干”。
“2018年至今,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3個,處理82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2人。”南海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周冬平表示,該區在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中啟動執紀問責,以問責促整改,推動各部門查漏補缺,建章立制。
對于正著力打造“數據上云、服務下沉”的“數字政府”的廣東而言,加快政務服務向基層下沉,切實提高網上政務服務水平是幫助基層減負的重要舉措。“基層干部不斷為老百姓蓋公章、辦證明。老百姓跑到村里,村干部跑到鎮里,鎮里的干部跑到縣里,反復跑。”廣東“數字政府”項目建設推進工作組副組長周傳世說,廣東基層減負提出的目標是,村民辦事不出村,基層干部也不用來回跑。
對于會使用手機、互聯網的老百姓,可以通過“粵省事”平臺和政務服務網辦理相關事項,無須跑動。對于不會使用手機、互聯網的老百姓,可以到村居、街鎮,在基層工作人員協助下通過政務服務一體機辦理。“粵省事”平臺、廣東政務服務網和政務服務一體機三大服務終端在廣東的不斷普及,不光打通了服務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也讓基層干部的負擔大大減輕。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0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