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峰縣走馬中心福利院院長 張厚祥
張厚祥,男,1969年出生,1987年入伍,198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月退伍。1992年2月參加工作,先后在恩施州鶴峰縣太平鄉財政所、走馬鎮財政所、走馬鎮政府、走馬片區黨總支部工作。2012年2月調任鶴峰縣走馬中心福利院院長,工作至今。
接任院長后,面對房屋老化、場地狹小、飲水困難、設施陳舊等難題,張厚祥把不怕苦、不怕累的軍隊作風帶到福利院,不忘初心、堅守本色,率先垂范與院民們攻堅克難。求外援、內生力,在65個月內,院容院貌、院民生活質量得到脫胎換骨的變化,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宗旨院長”。走馬福利院先后被民政部、省、州、縣授予“三星級”、“百強”、“十佳”、“模范”農村福利院,現正在向全省標桿、全國一流福利院發起沖刺。
他像一個兵,永遠不知累
2012年2月1日,張厚祥上班的第一天,院里老人王成丙因病去世,張厚祥第一個當孝子,為老人剃頭、穿衣、買壽木、清遺物……直至老人入土為安,連續36小時沒有合眼。每年除夕夜張厚祥總是安排同事回家團聚,自己陪伴老人們過春節。張厚祥在福利院工作的65個月里,除了兩次在恩施州中心醫院做手術請假 18天外,基本上沒有休息過,累計加班515天,當過7次孝子,送走了7位老人。
2012年3月,剛到福利院的良翠年老人,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張厚祥為她剪指甲、買衣服、端飯菜,僅一個月后,老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對于張厚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院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他每天都很忙,只曉得老人們的冷暖。”張厚祥的妻子趙玉梅記憶深刻,自己不僅要經營生意,還有照顧家里4位老人的生活起居,里里外外都是一個人操持,父親因病兩次在州城住院27天,都是她忙前忙后照顧。
在張厚祥舍小家顧大家的軍隊作風影響下,僅23歲的兒子已入伍6年,黨齡3年。2015年6月,張厚祥因鼻竇炎在州城住院9天,剛出醫院就扎進福利院工作,直至同事意外發現診斷書才知曉此事。人們都說,他就像是一個兵,永遠不知累。
他像一面旗,永遠不會倒
調至福利院后,張厚祥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視院民為親人,把院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用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人的信仰。從生活服務、后勤保障、設施維修、糾紛調解等細節做起,從不因“招呼”、“說情”壞了院規院約。
2014年4月,張厚祥為了準時送達項目報告書,連夜與原鎮長唐欣趕往武漢,辦完手續后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又連夜趕回福利院,類似這樣的情況累計5次,半夜接送患病老人35次,支撐張厚祥的正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張厚祥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黨員干部的信仰和服務意識,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鶴峰縣民政局局長王澤云評價。
在擔任走馬片區黨總支部書記期間,張厚祥盡職盡責為片區8個村的發展建言獻策。從村規民約到項目建設,從產業規劃到民風建設,張厚祥是一件接著一件干,一屆接著一屆干,累計發展茶葉3.2萬畝,發展農家樂26家;發展年輕黨員80名,其中2人考上公務員,1人走上領導崗位,1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累計處理1000多件矛盾糾紛,至今沒有“后遺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大山深處有這樣的福利院,真的不容易。”2017年1月,湖北省民政廳低保辦主任劉四海參觀走馬鎮農村福利院后,要求將該院的先進經驗在全省復制并推廣。前后不到2年時間里,湖南省民政廳副廳長帶領來自張家界、常德、長沙等地50多名民政干部參觀學習;荊州、宜昌市等省內30多批次共200多名民政干部前來學習觀摩,無不驚嘆。
早上6點準時跨進福利院大門,下午6點多才離開福利院,嚴寒酷暑,逢年過節,張厚祥每天工作12小時雷打不動,周末加班成習慣。正是在他孺子牛精神的感染下,走馬鎮100多名黨員干部自覺向張厚祥學習。
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張厚祥堅持一線工作法,問題不上交,矛盾不過夜。“作為基層黨代表,他做到了一個黨員一面旗。”走馬鎮政府工作人員、原走馬片區計生專干曾金蘭說。
他像一塊磚,不斷鋪向前
“玉米,15000斤;土豆,18000斤;紅薯,20000斤;蔬菜,8000斤;喂養肥豬25頭,熏制臘肉8000斤;土雞,60只。”這是張厚祥2016年12月寫的生產日志。那時,他來福利院任職3年10個月。
說實話,干實事,出實效。張厚祥到福利院后大興實干之風,帶領工作人員、院民甩開膀子謀發展,走出了一條“以院養院、副業補院、產業興院”的發展路子。
張厚祥籌資興建標準化養豬場,發展“豬-沼-茶-菜”循環經濟,28畝茶園長勢喜人,一年后年產值可超過5萬元;加大產業發展力度,蔬菜基地每年種植蔬菜不少于16種;購買生產用車2輛。
“福利院的老人大多是弱勢群體,一定要人性化管理、多元化服務。”張厚祥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并摸索出一系列管理制度。他把院民分成衛生、門衛、護理、生產、養殖、菜園、特色服務等7個工作小組,形成勞動光榮的院舍文化。挖掘老人手藝特長,建立勞動量化制度,一天一記錄、一月一統計、一年一兌現,愛勞動、勤動手成為院舍風景線。目前,院民存款達到13.7萬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張厚祥處處以“兒子”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端午節包粽子,春節發糍粑,中秋節發月餅,每個節日老人都不孤單。目前,福利院共居住52位老人,平均年齡70歲以上,其中年齡最大的94歲,張厚祥能記住每位老人的生日,每人每年發4雙鞋、2套衣服,準時發零用金,一日三餐葷素搭配,按需自取。
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張厚祥每年組織院民免費體檢,再根據每人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引導老人自我調理。福利院內窗明幾凈,休閑室里按摩椅、跑步機、臂力機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露天廣場花團錦簇。福利院成為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園。
他像一本書,永遠讀不完
張厚祥接手福利院的“舵手”后,小到為院民理發、剪指甲,大到產業規劃、項目申請,他總是沖鋒在前、任勞任怨。5年以來,從來沒有與家人同吃年夜飯,家人們不但沒有埋怨,反而更加支持他的工作。
家風正則事業興。2013年2月,趙玉梅突發腰椎間盤突出,張厚祥為了照顧妻子,二話沒說把妻子帶到福利院一起上下班,把老人們的生活安排好后,又回家給妻子做飯、洗衣服……直至103天后妻子康復。
“張院長是個負責的人,大拇指!”聾啞老人宿玉桃用紙條傳遞信息。據介紹,2013年張厚祥為了加寬、硬化福利院至集鎮的公路,反復與周邊農戶協商、調解,動員親戚朋友幫忙,經過25次協調才修通。“2013年6月14日,張院長為了征地,從早到晚,一口水都沒有喝。”福利院工作人員張重麗說。正是在張厚祥的影響下,福利院的5名工作人員集管理員、服務員、生產隊員于一身,只為保障52位院民的幸福晚年。
良好的家風是一本無形的書。張厚祥身上一直有著一股闖勁、一顆赤心、一份擔當、一身斧氣。參加工作25年來,張厚祥的位置變了,但信念沒有變;崗位換了,但入黨初心沒有變;環境變了,人民群眾的呼聲一直緊記心中。在四世同堂27人的大家庭中,張厚祥的正能量無形中影響著一家人,目前已走出17名公職人員,4名縣人大代表,2名縣黨代表,6名大學生,2名士官,1名研究生,13位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一顆顆紅心永向黨。
“在我們晚輩中,二叔就像一本書,永遠讀不完。”張厚祥的侄女張菲菲說。
六年過去了,在2017年最美鶴峰人頒獎晚會上,張厚祥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中國有中國夢,我有我的夢,我的夢想就是把我們走馬鎮農村福利院建成全國一流的農村福利院,讓它成為老人們親近夕陽、安度晚年的樂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