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松滋市洈水大巖咀供銷社退休干部 肖德準
1964年7月23日,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內,鎂光燈閃爍不停。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正在接見地空導彈二營全體官兵。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接見過的唯一一支整建制部隊。
55年后,在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鎮的一個河邊小村,我們見到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照片的主人叫肖德準,原松滋縣大巖咀鄉供銷社退休干部。松滋市洈水鎮人,1956年2月入伍,歷任原地空導彈二營發射二連班長、技師、排長、副連長、連長、師技術部助理,曾在戰斗中先后兩次擊落美制RB-57D型偵察機、U-2型高空偵察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個人一等功,并獲得提前晉銜獎勵。
小村子叫青龍咀,河叫洈河。河水蜿蜒流過村頭,清澈見底。他也像一條河,一條靜靜流淌著一位85歲導彈老兵60多年堅守初心,默默奉獻的河。
兩次參戰兩次立功,擊落美制高空偵察機
“我們營長叫岳振華,我們擊落的第一架飛機是美制RB—57D高空偵察機。”回憶起部隊當年轉戰大江南北,擊落美制高空偵察機的故事,老人的記憶依然清晰。
1959年10月7日,地空導彈二營駐地。中午12時左右,一級警報響起,全營立即投入戰斗:搜索、鎖定、發射……導彈發出后,發射二連班長肖德準,看到了正在空中冒煙的物體。很快,指揮部傳出命令:目標消失!全場轟動,掌聲如雷。
轟動的還有全世界,這不僅是中國空軍用導彈打下來的第一架敵機,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用導彈打下來的第一架飛機。
“我們擊落的第二架飛機是U—2,我們叫雙九作戰。”肖德準說,自擊落RB—5D敵機后,美國研制了一種新型U—2飛機,對大陸縱深地區實施新一輪戰略偵察。1962年開始,二營全體官兵身著便衣、隱姓埋名,在大江南北機動設伏,導彈兵打起“游擊戰”。9月9日,時任發射二連連長的肖德準和戰友們來到江西境內,發現U—2,并一舉將其擊落。
兩次參戰,兩次立功。1959年,肖德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一等功。1962年,肖德準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政治部晉銜獎勵。1964年,肖德準所在的導彈二營受到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接見。
當年陳毅元帥答記者問時,幽默風趣、揚眉吐氣地說:“用竹竿子捅下來的!”美制高空偵察機被我國防空導彈部隊擊落,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作為秘密被封存。被封存的,當然也包括屬于肖德準的戰功與榮譽。
導彈兵打“游擊戰”,鉆山溝,涉荒野,長期與蜈蚣、毒蛇為伴……肖德準經常頭昏頭疼,身體越來越差:嚴重的風濕關節炎、膝關節骨質增生、長期神經衰弱、肝部陣陣疼痛、心臟也有問題。肖德準說,“心跳每分鐘140多,有一次連躺椅都感覺震動起來。”
服務山區群眾的“搬運工”
沒有勛章,沒有報功書。1969年,疾病纏身的肖德準懷揣著不能公開的一張照片、兩份獎狀,回到了老家。
1972年一個冬天,洈水湖上冷風嗖嗖,浪頭撲面,一只小木船在顛簸中艱難行進。供銷社勝利分店負責人肖德準,正運送著物資趕往二十公里外的花橋峪。
肖德準說:“一來一回,6個小時,有幾次風大浪急,差點翻船。”當地人說,洈水原名“危水”,以前溺水事故經常發生。
不僅危險,而且艱苦。花橋峪,緊鄰湖南澧縣冷水街,幾乎沒有公路,只有曲曲折折的田埂。分店負責人,其實就是最苦最累的物資“搬運工”,還有分店的義務菜農。
“下班了還要趕緊打理菜園子。”肖德準的小兒子、在武漢某外資企業工作的肖銳軍說,“小時候跟著父親去過這里,很多時候還要自己搭棚子在外面睡。”
“這是最遠最偏的一個分店,沒人愿意去。”原大巖咀供銷社主任付振楚說。
“別人不去,我去!”1972年,肖德準去了勝利分店。這一去,就是6年以店為家的日子。隔河渡水,家中有急事是回不來的。妻子雷正鳳常年患高血壓以及腸胃疾病,一個人在家種近5畝水田,還要照看家里老人孩子。
肖德準說:“老伴很能干,當年在部隊時,有一天在食堂吃飯,營長岳振華還當著全體官兵表揚她,說她在地方是模范黨員呢。”
付振楚介紹,“我們一個月有四天假,但是他基本不休息。公社當時有12個分店,勝利分店創造了年年第一的業績,他是我們供銷社一面旗幟。”
不僅自己當服務山區群眾的“搬運工”,他還動員退伍轉業到供銷系統的大兒子肖連武,也去最遠最苦的花橋峪。據原大巖咀供銷社主任付振楚介紹,肖德準工作搞得好,群眾基礎好,當時組織上征求過他的意見,是不是考慮一下其他更“舒適”的崗位,他拒絕了,將“接力棒”交到了大兒子手中。
回到家鄉的肖德準,先后在原大巖咀鐵橋中學、公社衛生所、供銷社工作,一直干到無法工作,只能因病退休。
“沒有困難,很滿足”
松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會主席陳仁平說:“2017年,我們聽說洈水有個退伍近50年,從不找組織反映困難的軍轉干部,到老人家中看了后,很受震動。”
走進肖德準的家,這是一間低矮的小平房,家中僅有的電器是上世紀的老式電風扇、電視機,雖然簡陋,卻收拾得干凈整潔。
肖德準在武漢工作的孫女肖雨說:“爺爺的被子永遠疊的是豆腐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甚至是嚴苛。”
“父親從來不愿意為我們的事去求人幫忙,他一直以來教育我們,要做正直的人,要努力做有責任心的人。”小兒子肖銳軍回憶,他在沙市美術學校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只能選擇借了路費,背著被子、行李南下廣州打工。女兒肖義瓊高中畢業后,也只能在家務農。
上個世紀,人們要憑著糧票、布票、煙票、酒票等到供銷社“憑票購物”。有一回,肖德準的大哥找到他,想讓在供銷社任政工組組長的他弄一些柴油,抽水抗旱。肖德準一口回絕,“我情愿幫你挑水抗旱。”
原大巖咀供銷社職工雷元德說:“當時有幫親戚朋友開后門搞物資的,他是供銷社干部,完全能搞,可就是不搞。”
正直的肖德準,一直過著窮日子。原大巖咀供銷社主任付振楚介紹,肖德準和妻子常年患病,還要拉扯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退伍多年后,肖德準一家依然一貧如洗。肖德準說,“最難的時候,是老伴因癌癥住院的時候。”即使再困難,肖德準也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
他也不向子女提任何要求。2014年,肖德準眼看著居住多年的老土坯房,要倒了,和老伴商議蓋房子。“修得廟來,和尚老了。”老伴不同意,他堅持要建房子。年近80歲的肖德準,用自己畢生的積蓄,蓋起了一間近80平米的小平房。剛搬進來不久,一場大雨,老土坯房就塌了。2015年,老伴去世。肖德準獨自一人守著小平房,家里一塵不染,水泥地面上看不到一點灰塵,他還在房前屋后種滿了花。肖德準笑著說:“沒有困難,很滿足。”
一輩子,做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坐在堂屋破舊的沙發上,肖德準指著照片:“當時聽周總理說,是毛主席接見我們,我們都激動得無法形容……”
照片早已褪色,很多人的影像都已模糊不清。
這張照片和兩份獎狀,在抽屜里鎖了半個世紀。2017年底,原松滋市軍轉辦的同志們動員老人將照片和獎狀掛出來。2018年11月,肖德準去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登記信息,“他們說要原件才行,我恐怕在路上把獎狀弄壞了,就到街上裝裱了。”半個世紀后,獎狀掛上墻。但是模糊的照片,成了肖德準的心病。
2018年冬,肖德準來到武漢小兒子家,孫女肖雨在網上搜索時居然找到了這張老照片。喜出望外的肖德準抱著掃描的照片,掛在松滋老家的堂屋里。昔日“利劍”震蒼穹,打出國威軍威的英雄,終于在50年后,第一次走進人們視線。
“只曉得他當過兵,當什么兵我們都不清楚。”幾十年的老鄰居家趙連瓊說,“倒是很會種田,經常幫著鄉親們干農活。”
“從來沒聽他講過,只聽說是部隊連職干部因病退伍。”原大巖咀供銷社主任付振楚說。
采訪結束前,肖德準挺立起魁梧的身軀,走到照片前,用蒼老的大手,撫摸著照片的每一角:“功勞和榮譽都是集體的,保家衛國是本分。”老人平靜地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個人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清澈如水,永守初心!從部隊,到地方,從直刺蒼穹的導彈,到田埂泥濘里的腳步,從大江南北的密林、荒漠,到洈水湖上的冷風、浪頭……這位85歲的導彈老兵,用60多年的堅守,感動著新時代征程中的每一個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