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修文以《在傳統中前行》為題進行演講。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張揚 通訊員張靜)9月22日,湖北省文聯成立70周年巡禮之特別活動——“荊楚文藝名家講堂”(第五期)正式開講。剛剛榮獲“年度散文家”大獎的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以《在傳統中前行》為題,與網友分享了他從傳統小說、戲曲、詩詞里得到的啟示,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
本期講堂由湖北省文聯主辦,湖北省文聯文學藝術院、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直播吸引18萬網友觀看,峰值4.9萬人。5名荊楚網小記者、5名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受邀來到活動現場,向李修文提問并獲贈簽名書。
談小說:傳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中國小說,起于勾欄酒肆之言,源自《史記》。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巨著,《史記》開創以人物為中心的寫人文學,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形象豐滿的歷史人物。“著名學者毛坤先生讀游俠,欲輕生;讀屈原賈誼,則涕淚橫流”,李修文說,《史記》在龐大的歷史洪流中肯定個人,實際是對生命力的贊頌,我們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歷史人物的人格力量。
太史公為大人物立傳,李修文則想為那些微小的人或事,建一座紀念碑。自學習寫作以來,他從寫活了許多小人物的《聊齋志異》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其中《畫壁》《王六郎》兩部作品對他影響頗深。在他看來,朱孝廉進入壁畫世界,與現在描寫打破次元壁、平行時空的科幻小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么蒲松齡的作品到今天還可以一拍再拍,就是因為他的小說不僅繼續驗證著世道人心,同時發明了非常匹配的美學表現形式。”李修文認為,正是有著這樣不斷的創新,古典文學著作才能穿越時代傳承至今。
日本近代作家中島墩將唐代經典《人虎傳》改編成的《山月記》,描寫了一個人變成老虎的故事,點出所有人內心深處都豢養著一頭猛虎。這部作品李修文每次讀來百感交集,感嘆老祖宗多么現代:“這難道不是一個少年派奇幻漂流的故事嗎?”

“荊楚文藝名家講堂”現場。通訊員供圖
談戲曲:探索符合時代的作品
李修文的父母是戲曲票友,《牡丹亭》《四郎探母》《探陰山》是他最初的文學記憶。
李修文說,不同于西方戲劇常見的轉折、沖突,中國戲曲很少出現激烈的對峙,更重意境。《長生殿》《游園驚夢》《單刀會》里單是一人自說自話的唱段,足以讓人深深迷醉,甚至將自己代入其中。
在古代文盲率極高的情況下,戲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忠孝仁義”等傳統美德在底層的鞏固。如今,文化娛樂日趨多元,傳統戲曲日漸式微,意境雖美,傳承艱難。
中國戲曲和文學休戚相關,無法分割。李修文以文學為例說,傳統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的區分,學理上的定義實際不到一百年。而時至今日,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作品,卻又很難用小說、散文等現有文體去界定。
“梅蘭芳先生的戲曲,現在我們認為是傳統,殊不知這是他那個年代,一批偉大藝術家因時而變、化繁就簡改造的結果。”他建議傳統戲曲大膽“冒犯”過去的劇目內容、舞臺呈現及傳播方式,嘗試融合打通,發明符合這個時代的語境,匹配今天的生活。

“荊楚文藝名家講堂”現場。通訊員供圖
談詩詞:尊重當下奔向未來
疫情以來,李修文潛心研究古典詩詞,想從古典詩詞里找到救贖自己、安頓自己的力量。
為此,他寫下20萬字的散文集《詩來見我》,通過描寫他與詩詞的相遇,解讀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苦難,以及在苦中如何支撐下來,并從中感受到了王船山先生所說的古道和正統。

“荊楚文藝名家講堂”現場。通訊員供圖
談及自幼熟讀的樂府詩,李修文直言樂府詩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樂府詩中的離愁別緒,與他十年漂泊生涯極為契合,詩詞所誕生的際遇和關口,便更加真切地來到了他的感受之中。
樂府詩中,他對《十五從軍征》《飛來雙白鵠》極為推崇,視之瑰寶。尤其《飛來雙白鵠》,“分明是秋霜悲風里的天鵝湖。山傾之悲的盡頭,是平靜,居然達到了且樂今朝、后會有期的境界: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
李修文曾說,每當他在流離顛簸之時,他的面前就會出現一個杜甫。分享中,他反復誦讀杜甫名篇《促織》: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草根吟不穩,床下夜相親。
久客得無淚,放妻難及晨。
悲絲與急管,感激異天真。”
于他而言,這句詩不僅僅是精美詞句和優美意境,更是詩與命運的融合。他說,人們千百年來經歷的左右為難,進退維谷,杜甫都曾經描述過了。詩句和詩意融進血液,在人們的命運與悲苦中印證,成為中國古詩千百年來不斷被唱誦、記憶、感動的靈魂根本。
李修文說,中國的文化創作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前輩帶來的啟示,將伴隨我們和傳統一同奔向未來。

李修文與荊楚網小記者合影。通訊員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