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為什么說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習近平為什么說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如是總結偉大建黨精神,并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從風雨飄搖的嘉興南湖中走來,中國共產黨依靠著一股又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井岡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百年奮斗,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勾勒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天際線。
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時,外界既希望于這一特殊節點了解中共精神譜系上的每一個坐標,也試圖溯本追源探尋坐標的“原點”——為何偉大建黨精神是這個百年大黨的精神之源?
從時間維度縱向看,“歷史從哪里開始,精神就從哪里產生”,中國共產黨精神無疑是伴隨其主體的產生而生發。中共成立后,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精神,探尋“精神之源”理應回溯至“建黨之時”。
正如習近平所言,“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在中國共產黨曲折的成立過程之中。回望百年前風雨如晦的年代,從上海石庫門轉至嘉興南湖畔,中共的歷史于此起步,中共的精神亦于此誕生,在前行中不斷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追溯初心的坐標“原點”。
從內容維度橫向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在不同時期體現出各自特點,但形成的各種精神之間卻一脈相承、相通相融,追根溯源都可以在偉大建黨精神之中,尋得其底色與痕跡。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照耀出井岡山精神中的“堅定信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令人感悟“兩彈一星”精神中的“無私奉獻”;“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在抗震救災精神中得到生動詮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凝聚成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外界在細觀中共百年精神譜系時,都能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找到對應的特質。而這一脈相承的共性,也折射出歷史發展的脈絡軌跡。
在外界看來,偉大建黨精神之于中國共產黨,是理想信仰,更是實踐行動。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為理想慷慨赴難的李大釗、“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描繪可愛中國的方志敏、“誓志為人不為家”的趙一曼……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僅有名可查的犧牲者就達370萬人。在精神之源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將精神付諸于行動。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習近平在1日的講話中號召全黨,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有評論指出,踏上第二個百年新趕考之路,傳承偉大建黨精神意味著,中共從精神之源汲取賡續前進的動力。
面向新的征程,如何將“精神之源”變為“動力之源”?習近平當天多次提及的“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或許正是答案。從“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再到“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個百年政黨深知,歷經時間沉淀的精神,蘊藏著應對未來挑戰的智慧。
歷史可以映照現實,也可遠觀未來。當外界好奇,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共,其精神之源如何能“源遠”而“流長”,這個邁步走向下一個百年的大黨,正從歷史獲取智慧,向未來給出答案。(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