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歌詠文藝演出《永遠跟黨走》圓滿拉下帷幕。這場長達兩小時的盛會,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畫卷。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這是一堂面向人民的文藝黨課,也是一場震撼心靈的精神洗禮。
回眸過去,展望未來,江蘇獻上一堂最深情的黨課
這是一次對建黨百年史的深情回眸。
這是一次對奮進新時代的熱切展望。
黨的百年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永遠跟黨走》大型歌詠文藝演出,以編年體為結構,凝練地展示了百年黨史中的重大事件,以《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和《奮進新時代》四個篇章,齊力書寫“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
序曲《啟航》定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主基調。百年前,面對家國存亡,一群年輕人握拳高呼“我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百年后,大災大難前,一群時代青年沖鋒在前喊出“我是黨員,我先上”。一百年間,共產黨員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百年間的激蕩風云,在一幕幕演出中依次呈現。
《起義》組曲開篇一聲霹靂響,革命的火種在暗夜里播撒;風雪掠過山頭,情景表演唱《長征》中紅軍艱難跋涉,終迎來勝利會師的那天;風吹麥浪,情景歌舞《喜唱豐收歌》里農民舉起豐收的鐮刀,轉眼村頭樹下,母親含淚企盼遠赴朝鮮戰場的兒子歸家,伴隨著女聲獨唱《英雄贊歌》,昔日胸前的大紅花化為“鮮血”染紅的戰旗從烈士頭頂拂過;油菜花田間、紡織車間里、太湖荷塘上,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在表演唱組曲《希望的田野》里,乘著改革的春風拓荒前行;白發蒼蒼的游子循著祖國大陸的圓月歸來,《回歸》組曲柔情繾綣;“神舟”“嫦娥”“奮斗者號”在領唱合唱《中國向前進》中向祖國和人民自豪報告;在洋溢著時代氣息的歌舞《風華正茂再出發》中,全場氣氛達到高潮,中國共產黨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帶領人民昂首闊步走向中國夢。

百年間的江蘇擔當,在一個個場景中輪番再現。
“團隊主創幾乎都是江蘇中青年骨干、藝術家,他們把對江蘇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在舞臺上全部展示出來。”總導演李春燕介紹。
千古運河和滔滔長江沖刷著人們的心靈。一組組小推車奔赴前線,舞蹈《車輪滾滾》再現淮海戰役中軍民同心的魚水深情;千帆競發,“大辮子姑娘”在風雨飄揚中搖櫓送親人過大江,讓合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更添一份緊張刺激;《英雄贊歌》里,建橋工人深潛長江只為建起一座“爭氣橋”;男女聲二重唱《眾志成城》的音樂響起,看江蘇支援隊伍從地震廢墟中托起年輕的生命;男聲獨唱《人民至上》中,江蘇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將紅手印蓋滿請戰書……江蘇發展與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緊密相連,同頻共振。
8400多萬江蘇兒女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踐行囑托,奮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身影躍然臺上。
以樂詠懷,以情動人,文藝黨課“立起來”“活過來”
黨史是一門必修課,必須修好。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江蘇如何為全民上一堂入眼入耳入腦入心的黨課?《永遠跟黨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樂詠懷,以情動人。
音樂不受時空束縛,最為自由,是時代的風向標,是活著的記憶。歌詠大會以音樂為軸,重新創排29首帶有時代印記的歌曲。“我們選擇的歌曲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想用音樂喚起大眾的時代記憶。”演出音樂總監、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副院長潘磊說。
若僅僅是強時代性的歌曲排列組合,只是又一盤看似繽紛的大雜燴,過耳不過心。而本次演出最為巧妙之處在于,以歌為軸,以情為線,輔以詩朗誦、情景表演、雜技、高空威亞表演和高科技舞美等形式,讓音樂有了故事性,讓情緒有了共鳴點。
點面結合,虛實交融,把歷史史實與藝術想象充分糅合,一場流動的文藝黨課一氣呵成,回味無窮。

1000平方米環形高清LED巨屏、830平方米高清地屏、1200組數控動能球,讓舞臺有了更多想象的可能,演員既可腳踏“實地”,又能仰望“星空”。400塊遠程控制手持屏與靜態大屏互為補充,它們既是連綿雪山、漫卷紅旗,也是深海綠植、百畝稻田。“連環畫”成了“立體畫”,在繁而不亂的組合中,觀眾可沉浸式多維度觀賞。“通過不同的隊形走位,拼出一張大型‘拼圖’,畫面靈動恢弘,這是省內首次使用如此大量、精細度如此之高的手持屏。”晚會舞美總監、江蘇省演藝集團舞美中心主任牛震平介紹。

在這里,百年黨史不再是課本里的文字和印象里模糊的形象。
9000余套演出服裝,12000件道具大排面,再現歷史鴻篇。舞臺上的演員們是歷史上鮮活的個體,他們是《長征》里爬雪山時體力不支倒下的小紅軍,是《車輪滾滾》中送兒上戰場依依不舍的母親,是《人民至上》里接過前輩接力棒繼續扎根鄉村的農科員。他們是觸人心弦的群體,是《希望的田野》組曲中田埂上喜悅豐收的農民,是《我們都是追夢人》里潛心鉆研的科研工作者,是《眾志成城》中用手掌托起生命的救援者。
在這里,那些伴我們長大的故事鮮活了起來。
在這里,歷史一幕幕浮現眼前,不再遙不可及。
在這里,“人民開創歷史,勞動創造未來”的真理被詮釋。
在演中學,在觀中學,把愛國愛黨的種子厚植群眾心中
黨的歷史就是黨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的歷史。從創作到呈現,整場表演始終緊扣這一主線,高度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人民群眾做中心位。本次演出以群像描摹為主,生動詮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恢宏黨史中,人民就是主角。而臺上的人,是我們的父輩,是我們自己,也是我們的子孫。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正是人民的心。鄉親們傾其所有支援前線,共產黨員大災中全力救援。每一次的風雨同舟、命運與共,都讓黨和人民靠得更近、貼得更緊。

群眾演員在演中學,在學中演。超3600名的演員陣容中,有2800多名是大中小學生。超過半數的非專業青少年將每一次排練都變成一場正在進行時的大型黨課。鏡頭掃過他們青春的面龐,每首歌他們都能大聲合唱。
江蘇警官學院學生孫張浩是一位非專業群演,合唱、歌舞、情景表演等多個節目都有他的身影。“在排練過程中,我了解到許多革命先輩為國為民獻身的故事,不禁潸然淚下。我希望未來也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為黨和祖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歌中、戲中感悟革命先輩的精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種子就這樣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紅色基因得以代代相傳。
演出中,演員們重現歷史,觀眾們則走近歷史。他們,是這堂文藝黨課重要的聆聽者。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蘇僑深感責任與使命,作為黨員教師,定將這種不畏艱難、英勇奮斗的偉大精神意志代代相傳。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三(6)中隊陸熠蘇愿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向先輩學習,發憤圖強。看到離家馳援武漢的媽媽與親人告別,鐵路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值班員黃吉莉熱淚盈眶,“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為了人民和國家,黨員總是沖在前面。
這是一場全省史無前例的震撼演出,這是一場讓人熱淚盈眶的歌詠盛會。
政治性、藝術性與群眾性完美結合,歷史、現在與未來交相輝映。中國共產黨百年間的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在這場演出中震撼呈現、傾情上演,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在這場演出中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演出落幕,人群散去,但歌詠之聲,余音繞梁。以終篇作序章,8400多萬江蘇兒女將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的輝煌。(苑青青/文 高行健/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