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跟黨走——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歌詠文藝演出”成功舉辦。這場文藝盛典以歌詠為主調,用講述、情景表演與舞蹈做“和聲”,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華美樂章。

執歷史之筆,繪時代圖景
從四大篇章的總覽,到重大時間節點的情景講述,長達兩小時的演出背后,文字的力量,直擊人心。舞臺上,侯勇、梅婷、蔡偉、高英四位講述人用真摯的聲調、凝練的語言將歷史脈絡娓娓道來。
“準確、準確、再準確。”談及整場演出的文字部分,文字撰稿負責人張煬一直強調“準確”二字。在她看來,文學創作是整臺晚會的思想高度,真實呈現歷史是基本原則。“要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通過提煉,將最精華的內容傳遞給觀眾。”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徹底甩掉了一窮二白的帽子,社會主義建設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為背景,侯勇雄渾鏗鏘的聲音還原“爭氣橋”建設中的一個個感人畫面,讓“大橋精神”在舞臺回蕩。
“每一句話、一個字,我們都經過了反復修改、打磨。”張煬講述,在這樣一場重大演出中,創作者不能想當然地寫作,都要有史料可循。“比如在呈現全國重大時間節點的江蘇表達時,我們會搜索會議原文,從中選取相關內容,再邀請黨史專家點評,確保細節真實準確。”
此外,演出的文字部分還要求用最簡短的語言,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和以往的演出不同,本次演出中主持人的敘述部分少,演員和講述者要‘一秒入戲’,將觀眾帶入歷史。”
為了能更好地調動講述者的情感,主創團隊會根據其風格適當調整文字內容。“比如《江河情長》我們會選擇由梅婷和侯勇來講述,他們從江蘇走向全國,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戰爭類場景就由雄渾的男音來表達,動情部分則由梅婷和高英來負責。”

“一百年春風吹拂,黨旗迎風飛舞。一百年春潮奔涌,鮮花開滿熱土。”“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我們永遠跟黨走。”字字句句,直抵人心。整場演出中,詩朗誦《永遠跟黨走》是點題之作。張煬介紹,這首詩由國家一級編劇葛遜創作,“葛老師將文稿改了十幾版,經常都是連夜修改,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以昂揚之姿,展時代風貌
“這是一個場面宏大的演出,但同時,又是一次細膩的表達。”晚會舞美總監、江蘇省演藝集團舞美中心主任牛震平說,該場演出突破了傳統歌詠的演出形式,充分利用舞蹈為節目增勢。從舞蹈編排到服裝、道具,每一處設計,都蘊藏著創意與匠心。

隨著激情的音樂響起,《車輪滾滾》舞蹈演員穿著上世紀40年代服裝,推著小推車滾滾向前,重現淮海戰役中百姓運送糧食彈藥到前線的動人場面。婉轉的蘇州評彈《太湖美》中,7位舞者一襲綠裙猶如片片荷葉鋪展開來,與大屏上的荷塘景色相得益彰。拋袖、轉身,一展一收間,盡顯湖水流動之美。《眾志成城》中,舞蹈演員劉迦揮臂做挖掘狀,奮力扒開地面上的“廢墟”。“無論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脈能創造奇跡,生命是命題。”歌詞與動作一致,表情與步履同頻,動情的表演讓人們仿佛看到2008年人民解放軍在汶川地震現場搜尋生命的動容場景。

寬闊的舞臺上,舞者以肢體為語言,將歌詞的深意動態呈現。“營造出唯美的意境非常重要。”牛震平認為,《江河情長》結合江蘇人文美、環境美的特色,展現了江蘇兒女的風土人情。在這里,舞者們的身姿與音樂的節拍相應和,優雅曼妙,緩緩律動。
在終章《風華正茂再出發》中,2000余名來自江蘇13個設區市的演員、歌手、少先隊員、廣場舞愛好者、在校大學生紛紛上臺,身著象征五彩斑斕新生活的各色服飾,他們舞動身體,放聲高歌。熱烈的場面展現出江蘇兒女奮進新時代的滿滿激情,全場一片沸騰。
“舞蹈演員并不是舞臺中心,但是我們都在盡力展現自己最好的狀態。”參與《車輪滾滾》表演的舞蹈演員周晨認為,將每一個動作做到位是對這場演出甚至對歷史最起碼的尊敬。
用動情演繹,引眾人共鳴
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第一槍、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踏著戰友的鮮血前進……如果說文字是“基礎”,戲劇則是“錦上添花”。演出將歷史搬上舞臺,把英雄人物的事跡重新演繹,打動人心,發人深省。

《秋收起義》
戲劇導演莊嘉敏講述,整場演出有多處戲劇設置,主要由話劇來完成,由情景講述、情景表演和詩朗誦等藝術形式共同呈現。
在他看來,整場演出戲劇部分最困難的在于將情感調度融入演出,用最簡單的語言、最直接的表達手法傳遞感情。“這場演出以歌詠為主,又是在奧體中心這樣一個大空間里,很難用語言和簡單的舞臺調度來表達情感,這對演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紅軍長征過雪山
為了能更好地呈現情感,演員們會反復練習,還會深度閱讀相關歷史背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呈現,去表達。《歸來》組曲里一個溫暖的擁抱、《眾志成城》里馳援武漢的妻子和丈夫依依惜別、《長征》里的小戰士打著快板給大家鼓勁,這些最純粹的情感,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平時我們看電影是兩個小時講一個故事,這一次,我們在兩個小時里講了幾十個故事,我相信,每位觀眾都有屬于自己的共情點和記憶點。”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記錄歷史。《永遠跟黨走》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史詩般恢弘的藝術盛宴,也引導著所有的演員和觀眾從今日回望歷史,用現實照亮未來。(苑青青 周永金/文 高行健/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