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后,中國航天員再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階段中國航天員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出艙表現如何?高分好評!
當天8時11分,航天員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艙門打開時,地面指揮中樞響起掌聲。
之后,湯洪波出艙,他借助扶手進行艙外爬行,兩人前往位于大柱段和小柱段交匯處的作業點會合。在艙內的聶海勝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出艙后,劉伯明感嘆“這外邊太漂亮了”;聶海勝則溫馨提示:“慢點,不要著急……”
12時9分,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協同完成空間站艙外全景相機抬升操作。

首次出艙活動中,有不少精彩瞬間。據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尹姓副總指揮介紹,兩位航天員的工作,包括太空出艙、上機械臂、工作臺的安裝、設備的檢驗等等。對于艙外的航天員表現,副總指揮給出了“高分好評”:操作準確,表現冷靜,團隊協作能力強。
為何一前一后?需要上下搭檔“堆積木”
細心的觀眾注意到,劉伯明首先出艙門后,湯洪波并沒有緊隨其后,這是為什么呢?
對此,副總指揮解釋,這是因為兩位航天員各有分工: " 他們要在空間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操作臺,一上一下做搭檔,湯洪波負責‘搬運’,劉伯明負責‘搭建’。"這類似于兩個人搭檔在機械臂上 " 搭積木 "。
艙外航天員的第二項工作,是將安裝在大柱段錐面上的一個全景攝像機進行抬高。 通俗來講,就是給該處 CMGb(CMG:控制力矩陀螺,航天器上常用的姿態調整執行器;b 代表第二個)上的全景攝像機 A 安裝一個“自拍桿”,使其在原來的位置上抬高一段,具備更佳的視場。副總指揮說:" 這也是我們期待的,拍出新的更美的宇宙照片。"

“糧草”如何安排?行前吃鮮花包,12小時只喝水不進食
據透露,航天員出艙的準備步驟非常繁瑣。4 日凌晨三四點,三位航天員就已起床準備。他們的早餐食品包括鮮花包、紫米粥、五香牛肉、五香鰈魚、巧克力、堅果。
每逢考試前,不少家長會給孩子準備 " 粽子 ",寓意 " 高中 "。給航天員準備鮮花包,是祝福航天員首秀能有個好心情。而在這些簡單餐食的背后,有著嚴格的飲食安排。" 出艙當天,餐食安排了三餐,包括早餐和過閘前的加餐。進食食譜能量比平常多出約 600 千卡,以滿足出艙活動高體力負荷的需求;食譜食品的特點是低纖維低產氣,以避免出艙期間可能出現的排便排氣帶來的不適。"尹姓副總指揮透露。
此次出艙活動歷時約7個小時,但從航天員起床到完成出艙任務,差不多有 12 個小時。其間,航天員無法再進食,會隨身攜帶容量約500毫升的水袋以補充水分。
“戰甲”有何奧妙?升級版飛天服首秀,重100多公斤
此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穿著進行了大量改進與升級的“飛天”艙外服。這種艙外服重100多公斤,可支持更長時間的艙外活動,重復使用次數更多,關節處更加靈活。這也是改進版的艙外服首次亮相。
據透露,“飛天”艙外服頭盔的視野比其他同類產品要大;頭盔上裝有攝像頭,可拍攝航天員出艙操作;兩側各有1個照明燈,可照亮服裝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員在陰暗面操作;兩側有報警指示燈,在艙外服出現泄露時閃動報警,同時還有語言報警。它的面窗有4層:其中里面兩層為充壓結構,即兩層之間充高純氮氣和防霧劑,外面是防護面窗,最外層是鍍金的濾光面窗,對太陽光折射率低,防止太陽光線直接照射人眼。
(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青年報》、《瀟湘晨報》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