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介紹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有關情況。

他提到,自1985年加入《公約》以來,中國遺產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積累了不少經驗,為世界遺產保護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具體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創新保護理念。拓展了世界遺產保護的理念,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乃至全球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的思想庫。
二、完善治理體系。中國將世界遺產保護納入國家戰略,用法律和制度構建起了世界遺產保護網,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成為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國家“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同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現行的法律法規為履行《公約》提供了法律保障。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備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監測和研究工作體系,實現了對遺產地的科學規劃和有效的監管。
三、突出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專業機構力量和新技術,為世界遺產保護提供更多、更好的實施路徑和方式方法。我們利用空間技術和遙感影像對世界遺產地進行更好的監測和保護。例如,利用網絡信息和大數據對世界遺產地開展更加智慧化的規劃和管理,利用數字化和虛擬技術對世界遺產地進行復原再現,實現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性的展示、傳播。
四、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積極參與世界遺產領域的全球治理,先后四次當選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員,為世界遺產領域的全球治理貢獻力量。支持教科文組織在遺產領域落實“非洲優先”戰略,幫助非洲開展遺產保護工作,我們還為柬埔寨、肯尼亞、尼泊爾等國遺產保護和修復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持相關的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和教習,為締約國提供能力建設和遺產地監測服務等。(總臺央視記者 薛晨 都昕竹 聶繼承 范滿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