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潘琴、李蘭芝)10月15日上午,湖北省編劇骨干人才研修班學員來到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小樓進行現場教學,這里是毛澤東同志當年發表“延座講話”的地方。學員們重溫“延座講話”精神,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體會。

學員們表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下為部分學員的發言摘要:
在延安開展教學實踐,適逢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周年,讓我產生了許多新的思考。七年來,“講話”精神對新時代文藝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引領了中國文藝發展的航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文藝服務于人民,來自于人民,到人民中去。作為編劇,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民觀、價值觀、審美觀。不僅要對大眾接受心理進行深入研究,更要在人民中得到藝術靈感的滋養。如此,才能書寫出時代的波瀾壯闊,洞悉人間百態,折射人性光輝,創作出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湖北省電影家協會秘書長、編劇 胡瑛
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直為我們文藝工作者指引方向。我1997年參加工作,到武漢說唱團上臺表演的第一個節目是一段快板,其中有段詞至今都能倒背如流:“延座講話一盞燈,文藝戰士攀高峰;延座講話指路明,看準了方向往前行;學講話,學精神,不忘文藝為什么人!為人民,為大眾,為社會主義責任重……”習總書記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可以說跟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一脈相承,更是發展和創新。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應該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武漢說唱團相聲演員、編劇 劉智鵬
我們這次來到延安是一次尋根之旅,是到紅色文化發源地來追尋“魯藝”前輩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當年在那么簡陋的條件下,是如何創作出一部部傳世經典。在今后的創作中,我們一定要沉下去,深入生活,走近人民,沿著魯藝前輩們足跡,以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為指引,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努力創作出“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的精品來。
——十堰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編劇 吳顯剛
習總書記說,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具體到我個人的創作,我的作品選題應是“生活的,生動的,生命的”,是真正能反映我們這個時代中人們的生存境遇,精神情態的,同時,我更應將這些題材與當前教育部所推行的“課程思政”舉措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我的劇場美學課堂上,在我的作品中真切體認到我們的時代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博士、編劇 庫慧君
腳踏著敦厚的黃土地、耳聽著陜北遒勁的風,幾天的延安之行,我們切身感受到了來自“人民與生活”的深厚的創作養分:安塞腰鼓的奔放、陜北說書的質樸、棗園革命舊址的嚴肅、魯迅藝術學院的熱烈……我們用腳丈量的每一步、用心聆聽的每一堂課,都生動地教育著我們要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寫出受到人民喜愛的作品。
——武漢漢劇院編劇 胡曉瓊
重溫習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們準確把握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始終牢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文藝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文藝創作的人民性。要滿足人民需求,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視角放在一線,把焦點對準基層,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懷,以充沛的激情、優美的旋律,創作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優秀作品。要把文藝創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之中,好的劇本就是“腳本”,是靠腳印度量出來的,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才能創作出群眾喜愛的藝術精品。要接受人民的檢閱,創作的思想、題材、內容、手段、語言、風格等都必須考慮人民能否接受和認可,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最高尺度。
——荊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編劇 熊湘鄂
陜北這塊豐沃的土地上孕育了路遙這樣鞠躬盡瘁為人民創作到最后一刻的文學巨匠,也培育了丁玲這樣脫下紅裝投奔前線馬背上寫作、扎根群眾與農民徹夜長談的偉大作家,在前輩們的故事里我們吸取到巨大的力量——那種叫做信念的力量。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要用前輩的事跡鞭策自己,用同輩的成就來激勵自己,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百年風雨,星奔川鶩。這一次的研修學習,是一次孵化之路,更是一次開闊眼界之旅。我們愿意從這里啟航,沉下心,拿起筆,扎根生活,記錄下一個偉大的百年征程。
——編劇 丁姍
“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對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的這句話感受頗深。我早期拍攝的一些作品,現在回過頭來看,都不好意思跟人說這是我寫的東西,因為這些作品是典型的浮躁之作,沒有什么生活體驗,只是為了迎合市場而編造的。當然,也不是說滿足市場需求就一定是錯的,只是身在其中,容易錯誤地把少數觀眾的不良趣味當作市場需求,而忘記了人民大眾的真正需求。以后要樹立精品意識,沉下心來搞創作。
——編劇 劉祖光
作為一個電影紀錄片編導,從湖北來到陜西參觀考察學習,從南北互關對照中,重新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增強了文化自信。在接下來我們團隊準備拍攝的關于長江三峽的環保題材的紀錄片中,我們一定要牢記習總書記的教導:講好中國故事。作為新時代的文藝人,要深刻理解時代,把握時代精神,體現出自己的責任、擔當。
——宜昌市思源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劇 黃蕊

根據教學計劃,湖北省編劇骨干人才研修班在延安和北京兩地舉辦。在延安開班具有特殊意義:一是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二是在重溫革命文藝史中加深對習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講話精神的理解。學員們在延安期間先后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專題陳列廳、延安文藝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擴大)六屆六中全會舊址、魯藝舊址、安塞文化藝術館、毛澤東故居等地進行現場教學。
湖北省編劇骨干人才研修班由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聯聯合主辦,是“湖北省編劇骨干人才孵化工程”的核心內容。湖北省文聯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實施這一系統性人才培養工程,通過集中研修、實地觀摩、項目扶持、作品研討、評論推介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幫助學員提升思想藝術水平,擴大社會影響,力爭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優秀中青年編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