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周晶晶、資曉露、余佳)兩年前,足球場上一次搶球,一人受傷,另一人卻堅稱無過錯,拒絕道歉、賠償,傷者為此堅持訴訟,討要“說法”。近日,歷經兩年訴訟的“球賽風波”當事人何風和林剛,在武漢市漢陽區檢察院握手言和,何風(化名)不僅撤回民事檢察監督申請,還向檢察官送上了一面錦旗。
不服判 上訴兩年討“說法”
2019年5月,何風在一次足球比賽中摔倒受傷致使左肘關節脫位,左尺骨冠突骨折。何風認為與其搶球的林剛(化名)負有全部責任,但林剛不僅矢口否認,還一直躲避何風,對其傷情不聞不問。何風遂訴諸法院,要求判決林剛侵犯其身體權、健康權。
庭審現場,雙方各執一詞,何風認為是林剛踢倒了自己,林剛認為是何風自己踩球摔倒,雙方各自提供了2名證人,證實的事實完全相反,現場亦無視頻監控。法院認定,足球比賽中的摔倒受傷系文體活動的合理風險,判決何風敗訴,并根據公平原則,判決林剛對何風經濟補償3000元。
何風對判決不服,兩年來一直奔走在討要“說法”的路上,經過二審維持原判、再審申請被駁回。2021年8月,何風向武漢市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案件后轉由漢陽區檢察院辦理。
查證據 監督方向更明確
拿到案件后,承辦檢察官資曉露認真審閱了何風提交的監督申請材料,很快明確了案件爭議焦點:足球比賽中,林剛是否對何風有觸碰行為?若有觸碰,林剛是否具有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法院的判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帶著這些疑問,資曉露前往案發球場現場查看,詢問球場工作人員,得知案發時監控確實損壞,無法提供現場視頻。“審閱案件中,我發現,當時送何風就醫的李某某是醫院急診科醫生,他既是現場目擊證人,又是判斷何風受傷嚴重需要立即就醫的人,于是向他了解了案發情況。”經向李某某調查核實,林剛在案發時應當與何風有身體接觸。資曉露又對林剛、何風兩人在案發前是否存在糾紛、雙方家庭情況及踢球的經過進行了解,確認兩人在比賽前并不相識,雙方不存在矛盾,踢球過程中也未發生糾紛,從而認定林剛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證據不足。
隨著案件事實的進一步明晰,資曉露認為,根據《民法典》和《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法院的判決結果符合法律規定,并無不當。依照民事訴訟監督規則,檢察機關應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但“一紙決定”真能讓何風心服口服嗎?資曉露心里也不免打了個問號。“也許促使兩人達成和解,才能更實質性地化解矛盾。”思索一番后,資曉露作出判斷。
解“心結” 反復溝通顯成效
經了解,資曉露獲悉,何風是某名牌大學的法學碩士,對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非常熟悉,《民法典》出臺后也積極學習了與案件相關的法律知識。“但他仍對法院的判決結果不滿意。”資曉露認為,“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在多次電話交流、當面溝通后,何風終于袒露了自己的心聲:“這兩年來我一直堅持要把這個官司打到底,不是為了物質上的補償,也不是非要把對方整垮,而是要給自己討回一個公道。”何風激動地說道,“你想想,自從我受傷后,對方連一句道歉都沒有,還在法庭上氣勢洶洶、趾高氣昂,堅稱自己沒有碰我,法院居然判我輸了,換作是你,能接受嗎?”
明確何風的訴求后,資曉露與林剛取得了聯系。林剛表示,案發時其對法律規定認識不清,心中包袱很重,所以事發后一直采取躲避態度,近期父親因重病住院,他也無暇顧及此事。資曉露遂將何風受傷后的艱難康復過程講給林剛聽,正在照顧生病父親的林剛對受傷的何風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當資曉露轉達了何風只想要一個公道的想法后,林剛終于認識到,雖然自己的行為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但是給何風的生活和家人造成了傷害,事發后一直躲避的態度更是不應該。
檢察官“背靠背”、“面對面”地聽取雙方意見,加之耐心、細心的釋法說理、搭建溝通橋梁,當事雙方的 “心結”逐步打開。
搭平臺 化解矛盾暖人心
9月29日下午,何風與林剛在漢陽區檢察院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對話。這是兩年來,兩人第一次心平氣和地面對面溝通。資曉露將調查核實的證據一一出示給雙方,在證據和事實面前,以及檢察官的耐心引導下,雙方坦誠交流。最終,林剛主動表示愿意支付3000元補償款給何風,并向何風賠禮道歉,何風對林剛也表示諒解。雙方握手言和,何風撤回監督申請。
“我是抱著走程序的態度申請檢察監督的,沒想到檢察機關的監督工作做得這么實在,我真的太感謝了。”何風感激地對承辦檢察官說。
“案結事了人和是檢察機關的辦案目標,案子結了不算完,雙方心里的‘疙瘩’解開了才算完。”談及此案,漢陽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梁志順感觸地說道,“我們在民事檢察監督案件中,要堅持不懈做好息訴服判工作,使受損的社會關系得到修復,讓人民群眾體會到司法的溫度,感受到公平正義,才是真正為民辦實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