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山下,梁子湖畔,武漢晴川學院坐落于此,它充滿詩意的校名和優美的校園環境,讓人不禁想起唐朝詩人崔顥的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置身在這所創辦不到二十年的高校里,除了能感受到高校特有的學術氛圍和青春氣息外,整個校園還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國風氛圍。
百姓故事,專家視角。由湖北省社科聯、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湖北電視綜合頻道聯手長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論故事節目《是這個理》第44期:國風拂晴川。武漢高校林立,其中不乏百年名校,到底是什么讓晴川學院氤氳著如此濃厚的國風文化氛圍呢?今天,讓我們跟著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肖澤磊老師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興趣使然習京劇 傳統文化現魅力
晴川學院藝術團的京劇團每周都會定期上課,在這群學習京劇的年輕女孩子中,劉歸璨認真的勁兒總是讓人一下子就注意到她。小劉今年大二,正兒八經學京劇不到兩年。別看她學的時間短,可她是正兒八經的京劇發燒友,兒時電視機里的驚鴻一瞥,讓京劇這個傳統國粹在當時小劉幼小的心靈深深地扎下了根。小劉在加入社團前并沒有接受專業訓練,只能自己通過網上的音樂平臺去聽、去學。2020年進入大學校園后,她在社團招新處看到了京劇團,便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面試并順利加入了社團。

上大學還能好好學京劇,小劉開心得不得了。加入京劇團后,開始系統正規的學習。念白身段、一招一式,小劉幾乎從零開始進行學習。京劇練習嚴格而枯燥,一個唱段得學兩到三個星期,但她非常認真,有時到了深夜還在獨自一人不停地進行練習。作為播音班的學生,小劉平時要經常進行練聲、練口播操等基本功練習,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氣息。隨著學習的深入,她逐漸發現有些京劇基本功可以借鑒到自己的專業課學習之中,在練習京劇唱腔的過程中,氣息可以得到鍛煉和增強,聲音能夠更加雄厚。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日復一日的苦練中,小劉最初的興奮慢慢沉淀,開始關注到唱念做打之外更深的東西。她感受到在學京劇的過程中,通過京劇與歷史“對話”,能夠更加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體悟。為了讓學生真正“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藝術團還邀請藝術名家授課指導,和團員同臺表演。現在,劉歸璨每個周末都會早早來到圖書館,發揮專業特長,通過晴川藝術團公眾號,將她所理解的包括京劇在內的傳統文化傳播給更多的師生。

賡續接力共傳承 優秀文化更自信
在晴川學院,很多像小劉這樣的大學生,不僅能繼續葆有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同時也有了兼顧興趣和學業的空間。夏天是一名會計專業的大三學生,從最初喜歡漢服到創立漢服社,一次偶然發生的事,讓小夏意識到服飾中承載著的是我們厚重的文化。當時社員們穿著明代漢服去看明代文物時,被人以為是穿著韓國服飾。夏天和同伴們意識到展示漢服的華美已經不能成為社團的主要活動了,穿上漢服后那種生為華夏兒女的自豪和自信,讓他們開始思考該如何去傳承漢服文化。小夏在回校后,立刻舉辦了一次漢服小講堂,在校園里科普朝鮮服飾與明制漢服的區別,而夏天也開始透過一件件不同制式的漢服去了解背后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

隨著漢服社的隊伍逐漸擴大,他們還會定期組織活動并在抖音平臺發布視頻,擴大了影響力。源自內心的熱愛給了年輕人“穿越時空”的渴望,這種渴望成為了他們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無限動力,也讓他們將眼光投向了校園外的廣闊天地。2021年12月,晴夢華矜漢服工作室在武漢晴川學院正式成立,這里成為他們傳承創新的起點。目前工作室以漢服租賃業務為依托,并為漢服原創設計制作提供物質和基地支撐,而小夏自己也在愛好之外得到鍛煉,提高了個人的溝通及管理能力。

詩意盎然滿校園 國風馥郁潤心間
優秀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晴川學院正大力培養有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打造了晴川藝術團、晴川大講堂等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晴川學院落地生根,使每一位晴川學子的人文底蘊和家國情懷得到凝練和提升。在武漢晴川學院,晴川藝術團設立了民樂團、京劇團等七個分團,學生可以根據其興趣愛好擇一參加。為了讓學生們能兼顧興趣和學業,藝術團采取“學分制”的管理辦法,開設了六門藝術課程,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找到未來發展方向,在晴川學院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的另一種“國潮”。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當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加強道德修養,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傳統文化的枝芽在晴川學院的校園里蓬勃生發,馨香四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興趣與專業之間、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自我滋養的方式。在一弦一柱、一腔一調中,在舉手投足間繼承發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成為激發他們成長創新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優秀傳統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發揚光大、延綿不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