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木牛公司自主研發的巡檢機器人在大型工廠盤檢貨品。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芳婷
在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大型制造基地的物流通道上,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正在上演。
無人牽引車組成的運輸車隊以精準的間距穿梭往來,它們能自動識別路口信號、靈活避障、在交叉口自主決策通行順序。抵達工位后,還能完成自動脫鉤、重新掛接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整個流程如行云流水,不見人影。
“這就是我們打造的‘黑燈工廠’物流現場。”11月17日,在武漢光谷,鐵木牛智能機器人公司大客戶經理張亞手持一款巴掌大的設備介紹,“這些車輛之所以如此聰明,全靠我們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控制器,它就像整個系統的‘超級大腦’。”
作為立得空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機器人公司,鐵木牛機器人專注于AMR(自主移動機器人)產品與解決方案,開發多源融合導航算法,提供覆蓋“云—管—端”的無人物流運輸體系。無人牽引車、無人叉車、無人平板車等機器人產品矩陣,結合調度系統與數字孿生平臺,幫助汽車、機場、新能源、石油化工、糧食等眾多行業實現室內外一體化無人轉運,更好打造“黑燈工廠”“燈塔工廠”。
給機器人裝上“生物級”導航系統
以往,工業物流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大多依賴磁條、二維碼或反射板等輔助標記運行,就像火車只能沿固定軌道行駛,缺乏真正的自主能力。而鐵木牛的無人運輸機器人,徹底跳出了這一框架。
“可以理解為,我們為運輸車裝上了一套接近人類感知的導航系統。”張亞比喻,“就像人走路時會用眼睛看、耳朵聽,甚至依靠肌肉記憶一樣,我們的機器人控制器融合了至少五種導航方式:慣導感知自身運動,北斗提供全局定位,激光雷達掃描環境,視覺攝像頭識別目標,超聲波則負責近距離探測。”
多源融合導航的最大突破,是解決了工業現場常見的信號中斷難題。在大型廠房中,GPS信號弱、干擾強是常態。而機器人控制器能在信號丟失時,實現導航不中斷、不走偏。
“其中最核心的是我們突破的慣導技術。”張亞解釋,“就像蒙著眼在熟悉的房間里走,你仍能通過步數和轉彎判斷大致方位。我們的慣導系統通過感知車輛自身的加速度、角速度等內在數據,即便在完全失去外部信號時,仍能維持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高精度+低成本”重塑工業物流
這套導航技術,讓鐵木牛機器人具備了高穩定、高精度、高效率與低成本等優勢。
在精度方面,其運輸機器人能將誤差控制在1.5厘米以內。“這對工業場景極為關鍵。”張亞強調,“物流快遞車差個一兩米沒問題,人可以走過去;但在工廠,無人叉車必須與輸送線精準對接,誤差大了可能撞壞貨物。”
無人運輸車還能實現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即便目前單臺車的靈活性與速度不如人工,但它永不疲倦,持續輸出,整體效率顯著提升。”
此外,鐵木牛機器人的多車協同系統可同時調度200臺設備有序作業。“每臺車都擁有一個數字身份證,實時數據上傳至云端控制臺,系統全局監控、智能派線,有效避免擁堵與等待。”
低成本同樣是吸引客戶的一大亮點。“我們部署系統通常只需一天,無需改造場地,只要采集車沿預設路線走一遍,環境地圖就自動生成。第二天,機器人就能上崗。”
產品矩陣覆蓋全場景需求
依托湖北北斗產業優勢,鐵木牛機器人已形成無人牽引車、無人叉車、無人平板車及巡檢機器人的產品矩陣,客戶覆蓋東風汽車、寧德時代、深圳機場等行業頭部企業,并出口10余個國家。
其自研的巡檢機器人,已在南方電網變電站等場景中替代人工執行日常巡查任務。“它不僅在復雜環境中自主導航,還能識別儀表讀數、紅外監測設備溫度,甚至檢測油氣泄漏。”張亞介紹,“尤其在危險化學品領域,它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安全哨兵’。”
產品自2022年上線以來,僅3年便實現快速發展。去年,鐵木牛機器人交付產品超300臺,產值突破1億元。公司5年內爭取在物流運輸機器人的單品上,實現全球第一的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讓機器人像人一樣自由行動。”張亞表示,鐵木牛機器人將持續深耕底層技術,拓展更多應用場景。“目前我們正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人形機器人與四足機械狗的智能導航方案。未來,從家庭陪護到特殊環境勘探,都將因先進的導航技術迎來全新變革。”他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