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覃宇鋒 張寶訓 邵貞溪)“同學們,你們要做到安全知識常記心頭,居安思危,做一個學法、懂法、守法的模范小公民……” 5月15日,在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黃金小學操場上,一位老同志語重心長地向師生宣講法律和安全方面的知識。
當天,4位老同志分別根據當地實際和校園周邊安全穩定形勢,結合身邊生動鮮活的案例,就一些基本安全常識與師生進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交流互動,贏得師生一致好評。
這些老同志被孩子們親切稱為“爺爺”:他們多數已在古稀之年,卻常年穿越在崇山峻嶺、學校、村落,用信仰與激情,用執著與真心,把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勇于擔當起為民解困是天職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了他們人生艱辛的閃光足跡。
他們,就是建南鎮老年黨支部的16名黨員。
這些年來,建南鎮老年支部以黨建引領推進平安建設為抓手,退而不休,牢記使命,默默奉獻,書寫了不一樣的晚年人生。
鄉親眼中的法律天平
建南鎮位于利川市西北邊陲,東南與利川謀道、汪營接壤,西北與重慶市萬州、石柱相連。這里雖遠離城區,交通不便,但流動人口較多,商賈頻繁,社情復雜,轄區內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了建南鎮近年來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2010年起,建南鎮嘗試擴大人民調解范圍,效果良好。隨后,該鎮正式成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調委會的主要成員就是老年黨支部的退休黨員,老年黨支部書記譚邦臣同時兼任調委會主任。
“我們為全力調解群眾糾紛,我和同事們經常翻山越嶺,跑遍了全鎮494個村民小組,有時調解一個糾紛要走1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譚邦臣說道。

翻山越嶺調解糾紛。通訊員供圖
今年2月1日,老年支部正在辦公室開會。下午1點,紅星村支部書記幸建軍和村委主任王東建心急火燎地趕來,說村民柳某某給別人家砍樹,不幸被樹子壓倒受傷,醫治無效死亡。
譚邦臣和張碧權等4人立即前往當事人家中。老人們顛簸了幾公里山路趕到現場,終于在第二天凌晨5點多達成調解協議,避免了一場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近兩年來,老年支部下的建南鎮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215件糾紛,沒有一件打過“翻鋪”。

到田間地頭了解糾紛情況。通訊員供圖
“不少村民一有矛盾,就主動來找鎮老年支部出面,去調解委會解決糾紛已成為村民約定俗成的習慣。”說起解決矛盾糾紛,村民王端杰娓娓道來,大家到這里覺得相處隨性,老人們和藹可親,一杯熱茶上手,坐在板凳上就可以講,像在家里一樣,也不怕說錯。這里來調解,還不收一分錢,也不會有偏袒。
群眾利益高于一切。多年來,建南鎮老年黨支部黨員們的足跡踏遍建南村村寨寨,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258起,做到件件有卷宗、件件有著落,人民群眾十分滿意。
干群口中做好事“上了癮”的人
“他們的確是大家學習的榜樣,退而不休,充分發揮余熱,心中還充滿愛心,爭做著各種好事。”談起建南鎮老年黨支部的老黨員們,鎮福利院負責人幸正才有感而發,說起支部黨員陳天貴更是充滿感激。
“要不是有老黨員陳天貴的幫助,我真的是不知道如何是好。”2020年春節期間,受疫情的影響,家家戶戶實行封閉管理,福利院有1.5畝洋芋一直沒有請到人去挖。陳天貴知道這件事,立馬向組織報告后,背上背簍,拿上鋤頭就速到鎮福利院,他硬是一個人用12天的時間,將1000多公斤洋芋全部挖出來,然后自己一背簍一背簍背到了福利院。
“當時的情況太特殊了,福利院的這些老年人又是特殊群體,我怕他們沒有吃的,所以就決定去幫忙。”談起這件事,陳天貴說得十分輕巧,臉上露出質樸的笑容。
在老年黨支部,每一名老黨員都陳天貴一樣充滿著愛心,熱心助人,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大家都會爭著做各種好事。
“感謝大家!你們去年送米送油,今年又送這么多的衣物給我家,你們的恩情我們一家永記心頭!”龍井村脫貧戶柳仁干提起老年黨支部的黨員們,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嘴里一直念著“感謝”。
原來,2019年10月15日,譚邦臣帶領著黃榮培、覃太佳、向光臣、歐陽超、陳天貴等一行驅車來到龍井村,為向長付、柳仁干、柳小兵等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了479件衣服,26床被套、5雙皮鞋、12雙拖鞋等愛心物資。還與老人們親切交談,拉起了家常,詢問了身體狀況和生產生活情況,讓貧困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
“這些物資,大家都是自發捐獻的,希望讓這些貧困戶平安過冬。”提起這件事,黃榮培臉上帶著微笑,像這樣的好人好事,大家已經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建南老年支部的老黨員們,充滿愛心,做好事‘上了癮’停不下來了。”紅衛村書記馮仁權感慨道。
留守兒童心中的“爺爺”
2005年起,建南鎮老年支部展開了對全鎮留守兒童情況的調研,當年全鎮有8110名留守兒童,其中在校孤兒和特困學生兒童有301人。
老年支部當即決定:“從今往后,我們就是這些孩子們的‘爺爺’!”
幫扶小姚瑤確實讓老年支部頗費了些周折。讀小學四年級的姚瑤無父無母,爺爺去世,奶奶改嫁,唯一的叔叔還有癲癇病。老年支部想把她作為孤兒來申請照顧政策,卻找不到他父母的去世證明。譚邦臣急得直跳腳,干脆先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2000元給她,以解燃眉之急。
后來,他們多方尋求政策支持,終于給姚瑤辦上了低保,孩子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譚邦臣鼓勵姚瑤:“只要你認真讀書,爺爺供你上大學!”
為了幫助更多的“姚瑤”,老年支部年年堅持開展“遵紀守法的優秀小公民”評選頒獎活動,現在已累計評選了6410名,僅譚邦臣就拿出了9600多元設獎。

表彰小公民。通訊員供圖
“我的細娃能得這個獎,比我在外打工掙再多的錢還開心!”黃金學校學生家長楊婭笑著說。
對學生的普法教育是老年黨支部的一項重要工作,支部組建義務宣講團深入中小學、各村開展法律、政策知識宣講活動,提高廣大學生學法、守法、用法和理性維權的意識,切實做到提高法治氛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組織召開家長培訓班,指導家長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促進“健康、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建設。

法治講座會場。通訊員供圖
近年來,譚邦臣等老黨員經常熬更守夜、撰寫稿件20多萬字,還自貼油錢、登門演講,他們始終樂此不疲:“把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
這些老黨員們對于全鎮留守兒童的關愛,不只是口號,也深入到行動中,用心用情地關心和關注著全鎮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畢竟這些娃娃才是祖國的未來嘛!”孩子的衣、食、住、行、德、安、醫、學,老人們都掛記在心中。共計開展中小學法治講座206場,聽眾達18.5萬人次。
“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學校和家長的肯定,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老年黨支部的黨員們倍感欣慰。
桑榆未晚霞滿天,初心不改惠民生。十多年來,建南鎮老年支部的老黨員們在時代發展的主戰場、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線、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少不了他們無私敬業奉獻的身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