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合肥5月18日電 (記者 張強)經過三個月的閉展升級改造,安徽博物院特色基本陳列“安徽文房四寶”18日以嶄新面貌重新迎客。
安徽文房的杰出代表宣筆、徽墨、宣紙、歙硯,以其選料精良、工藝精美、內涵豐富等特性,為古今文人雅士所珍愛,并成為安徽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本次展覽策展人張新宇說,安徽古代匠人創(chuàng)造出諸葛氏散卓制筆法、張遇油煙制墨法等工藝技法,摸索出以青檀皮造紙、龍尾石制硯等選材經驗,涌現出諸葛高、汪伯立、程君房等筆墨紙硯制作名家,他們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文房制作的巔峰水平。
升級后的“安徽文房四寶”陳列,共展出210余件(套)文物精品,分為“宣筆縱橫”“徽墨流芳”“宣紙千秋”“歙硯永澤”“文房雅賞”五個單元,講述了安徽文房四寶源遠流長的歷史。
據張新宇介紹,此次陳列改造以“安徽是中國文房四寶重要產地”這一特征為立足點,通過優(yōu)化展品結構、擴充展覽信息、豐富展示手段等,冀觀眾從陳列中領略古人的匠心獨運與情思雅趣,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我們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古籍經典活化,還原宣筆、徽墨的工藝和場景;和實物互動道具相結合,在空間和時間的交錯中感受筆墨紙硯的獨特質感。”張新宇說。
展覽當日,展品清代胡開文制御園圖集錦墨,備受觀眾喜愛。
張新宇介紹說,御園圖系選自故宮、西苑、圓明園三處的六十四景。六十四錠墨樣式各異,包含了樂器、植物、建筑、風景等多種造型。錠錠描金帶彩,正面書寫樓閣景觀名稱、背面繪制全景,側面陽文“嘉慶年制”。這套集錦墨品數之多、雕刻之精,為制墨史上罕見。全套墨、模同在,更屬難得。該集錦墨為研究圓明園建筑風貌提供了重要的圖像研究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在安徽省太和縣出土的漢代三足雙龍石硯是本次展覽中年代最久遠的展品。此硯技法嫻熟,造型渾樸,是歙硯“漢代起源說”的重要實物依據。(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