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福州5月18日電 (毛淑文)“大家可以猜一猜‘海納百川’文物線索背后的船政故事是什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又到了,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福建船政文化管委會、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內,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與網友一起“云游船政博物館”,現場揭秘四大“神秘文物”。
直播伊始,船政專家、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為網友們提供了一條“海納百川”的文物線索。“海納百川”在陳悅的口中化為可以收納萬物的收納柜,該物品名叫民國艦用辦公柜,國家三級文物。
這個辦公柜的特別之處,在于中間的第三層抽屜,拉出來中間是個臺面,可用于寫字辦公。在艦上有限的艙室空間里,這個柜子就兼有了辦公桌的功能。臺面的兩側,各有一個帶推蓋的長格子,可以放置辦公用品,里面藏有暗屜,可以放置貴重物件。臺面可以支起,下面可以裝文件。將整個抽屜再拉出來,把臺面向外翻起,便可以看到里面還藏有暗格,用于存放機密文件。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希望借助這樣的特殊日子,將平時觀展人員不太能注意到的文物把它展示出來,就例如黃鳴球后裔捐贈的民國艦用辦公柜,不僅讓大家感受到當時軍艦上的物品所設計之巧妙,同時也是一種歷史情懷的彰顯。”陳悅表示。
隨后陳悅還一一為網友揭秘了國家一級文物“大清光緒廿年”福州船政“通濟艦”舵輪、國家一級文物1871年船政車床以及民國時期陳兆鏘使用過的印章(私章、曾經滄海)、放大鏡、臺虎鉗、海軍專用單筒雙節望遠鏡等文物。
“現在博物館應該發揮出怎么樣的社會功能和怎么樣的教育功能?我們按照這個方向并結合‘愛國科學創新圖強’船政精神,精心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進行線上展播。”陳悅介紹說。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國近代史。1866年,船政在福州馬尾誕生,造艦船、辦教育、育人才、興海軍、試飛機,成為了近代中國探索國家自強之道、復興之路的先鋒陣地。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位于船政天后宮——總理船政衙門——造船廠片區——閩江這一船政文化主軸線,這條軸線從1866年船政創建之初形成,串聯著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會等關系,如今在這一軸線上設立船博館新館,既是對這條傳統文化軸線的強調,也寓意著歷史與當代的對話。館內基本陳列“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從千年變局、船政誕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軍和船政文化六個方面全面介紹船政的歷史和文化。(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