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蔡永政)近日,李經剛和龍家界再登紅榜。在湖北省委組織部、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表彰2021年度省派駐村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中,李經剛以業績突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獲得表彰,所帶領的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駐咸豐縣高樂山鎮龍家界村工作隊及工作隊員陳軍也榜上有名。
一樹三花,異常艷麗。
閃耀在山巔巔上的紅五星
登頂龍家界,幾棟康養小樓門楣上的紅五星格外耀眼,樓前幾棵風景樹錯落有致,屋里屋外整潔有序,頗有些軍旅氣象。
三年前的暮春季,李經剛帶著由退役老兵組成的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駐村工作隊進駐咸豐縣高樂山鎮龍家界村,第一印象是,山高林深、長夜漫漫、春寒遲遲。而農民群眾投給他們的目光既有期盼也有觀望。

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通訊員供圖
工作隊用了整整40天時間,跑遍全村16個小組490多戶,摸準了村民所思所盼,也找到了打開山門的鑰匙。
個體問題立馬解決。五組村民田孟國是一名退役軍人,其妻重度智力殘疾,疫情防控期間因舊疾復發離世,只留下9歲的女兒與其一起生活。工作隊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走訪慰問,給予救助。七組村民楊通培之子楊山,因為母親改嫁、家庭條件不好輟學在家已半年,逢人上門,楊山都會從后門溜走,避而不見,甚至用石頭威脅送教上門的教師。工作隊了解情況后,為其父子申請了民政救助,多次與其溝通后聯系教育部門為楊山辦理轉學手續。最終,楊山重回校園。
共性問題穩步解決。村里有近一半的村民小組還沒用上自來水,工作隊請來村干部、村里的老人帶路,拿著鐮刀、杵著木棍進山找水源。看著李經剛和工作隊員們身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手上被荊刺抓得橫一杠豎一杠,村民們心疼但卻并不信服。幾個月后,水源找到了,1500多立方的蓄水池建好了,7個村民小組、1000多人吃上了清潔的自來水,“挖井人”也就成了村民的親人。
2019年5月6日晚,村民唐樹高、唐樹生兄弟的木房因電線老化引發火災,工作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將被火燒傷的唐樹高送往醫院治療,協調民政部門對唐樹生進行臨時安置,并為其募集災后重建資金46915元,及時將唐樹高和唐樹生納入本村危房改造項目。兩人的住房很快改造完成,相繼入住新房。工作隊以此為契機,一方面在全村開展消防知識宣傳教育,成立小組志愿消防隊,進行消防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通過獎補政策鼓勵全村群眾對自己的木房電線進行改造,更換新的銅芯線并加裝阻燃管,經驗收合格后給予每戶700元的獎補。老化的線換了,隱患消除了,獎金拿到了,村民們笑了,而李經剛心底又一個計劃也醞釀成熟了。
村民場院雜亂、小組互聯路泥濘難行的問題亟待解決。李經剛重拾獎補法子,修互聯路,每平方米補貼一包水泥;院壩硬化,每平方米補貼兩包水泥。砂石和人工由各家各戶解決。
“說話擲地有聲、辦事斬釘截鐵的李隊長說了,我們干。” 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生產生活環境很快得到改善,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里重要建筑上刻上了紅五星。通訊員供圖
李經剛在工作隊主導的重要建筑上刻上了紅五星。他說:“紅五星不僅在退役老兵心底無比神圣,也是老百姓心里的標桿與希望。它約束、鞭策我們為老百姓辦事必須辦一件像一件,辦一件成一件,要讓黨的政策落地落實,要讓農民群眾相信并看得起黨派來的工作隊。”
融入萬綠叢中的迷彩色
界在漢語里有二十解,用在地名中,除“邊沿、界限”之外,還應有“高峻、險惡”之意,故偉人有“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詩句。李經剛深知“界”之艱險。
2019年,機構改革后剛剛成立的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要組建赴咸豐縣龍家界村工作隊,李經剛想,廳里大多是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我這個在農村長大,又有農村工作經驗的老兵不去,誰去?于是,他主動請纓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回家后,他忐忑地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患有白血病、正在住院治療的母親說:“我沒事,你去干你想干的事吧!”老伴本是賢內助,照顧婆婆、打理家務早已駕輕就熟,只微笑著點點頭。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兒說:“爸,我都這么大了,不用你操心,我會照顧好奶奶的。”
3月5日,李經剛穿上迷彩服,帶著同樣著裝、同為退役老兵、同樣克服許多困難、有若干牽掛的省榮軍醫院信息中心的張卓、武漢軍供站紀檢監察室的陳軍進駐咸豐龍家界。那時,山上還有些許積雪。
新單位組建的新工作隊,入駐的時間晚了許多,相比其他單位其他地方,工作上難免會有欠賬和差距。在與鎮、村干部的見面會上,李經剛的表態簡潔而又鏗鏘有力,像是戰斗誓言:“不怕欠賬,迎頭趕上。”“不比時間比效率,不比過程比效果。”18個月后,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以“打造不走的工作隊”的創舉,摘取“楚治——助力湖北脫貧攻堅最具創新案例”獎牌。2021年4月,李經剛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2年2月,又榮膺恩施州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先進個人稱號。
7年的軍旅生涯造就李經剛的堅毅,他告誡自己也告誡身邊的同志“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駐村3年時間里,他切切實實經歷了錐心之痛和切膚之痛。2019年國慶節,母親病危,剛回到家的李經就接到村里“舉辦國慶重要慶祝活動”的電話,二話不說就趕回了村里,因為他要借這個活動進行再動員,要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5個月后,母親與世長辭,李經剛在母親的靈柩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辦完喪事,他又匆匆趕回龍家界,因為疫情防控刻不容緩,他沒有時間去撫平傷痛。
2020年6月的一個晚上,大雨滂沱,李經剛在回駐地的途中因路滑摔倒,導致3根肋骨骨裂,鄉親們幫他請來村醫,敷上草藥。第二天,他又拄著棍子到了民居改造、村莊整治建設工地。那時,正是雨季,常有山洪來襲,他哪能安心呆在駐地?隊友、村干部、鄉親們都勸他在駐地養傷,或是回武漢養傷,他笑笑說:“哪有受點傷就下火線的老兵!”之后的100多天,他對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領導和家人封鎖了自己受傷的消息,卻沒有停下來養過1天傷,偶爾咳嗽一聲或是顛簸一下,就會痛得齜牙咧嘴卻從不叫出聲。今年3月,隊友陳軍加班晚歸,不慎摔倒負傷,4根肋骨骨裂,也是這般度過的。村干部和鄉親們感慨:這支工作隊真是鐵打的!
3年多時間里,村里人只要看到那個穿迷彩服、頭發花白的大個子,就知道是省工作隊的李隊長來了,就會圍上去問事兒、拉家常、敬煙敬茶。每到那些老年人家里,李經剛都會帶著隊員們幫著打掃衛生、干些體力活。老村支書楊勝華說:“以往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人和事,讓我們給遇上了,退役老兵也是子弟兵。”
迷彩色完完全全融入了墨綠色的大山,一如山溪融入浩瀚大海。
叢林深處的里程碑
李經剛經常在山頂上默默審視著龍家界,反復琢磨“如何把這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也常扳著指頭算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的收入賬。以往的農村工作經驗加上對龍家界的認知,讓他深深感到,沒有項目拉動,就不可能形成骨干產業;沒有產業支撐,龍家界就不可能穩定脫貧,更談不上振興。于是,他精心勾勒出“夯實基礎設施,發掘村莊資源,長效短效結合,一三產業并舉”的圖畫,并把爭取領導、協調項目、募集資金作為開展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龍家界村環境。通訊員供圖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分期分批多次帶隊奔赴龍家界入戶走訪,調研指導,解決實際困難。州、縣、鎮各級黨委、政府全力以赴,解難紓困。其間,工作隊爭取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定點幫扶資金320萬元,社會幫扶物資價值100萬元,協調各級部門幫扶資金2000余萬元,用于村旅游接待中心、電商平臺、木質房屋電線改造、村莊環境整治、扶貧產業管護和水電路網設施等項建設。新建蓄水池3個,惠及254戶924人;完成牟家寨道路硬化工程12公里,打通了5個小組157戶561人出山的通道,村主干公路改造升級全面啟動;以白茶、油茶種植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初具規模,并陸續發揮效益;電商平臺作用初顯,長十郎梨、土蜂蜜、土豬肉、唐崖茶等優質農產品源源出山,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前期新建的部分民宿已開始試營業,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兩年收入達33萬余元;省榮軍醫院與駐村工作隊共同搭建的“龍家界村遠程會診中心”掛牌運營,村民出山難、看病難的問題得到很大緩解。
2020年末,龍家界村高水平脫貧并匯入鄉村振興的滾滾洪流。

民房修繕。通訊員供圖
初戰告捷的李經剛對他的隊友說:“個人的力量、工作隊的力量都是很有限的,黨的農村政策才是我們的底氣,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各級黨委政府才是我們的堅強后盾。”有了后盾和底氣,李經剛也有了布更大的局的勇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現有項目持續發揮效益的基礎上,抓緊實施干欄式民房修繕保護、風箏露營廣場、森林康養游步道、紅色時光綠道等項目,把龍家界打造成為具備軍旅文化主題特色的休閑康養基地。
今年1月26日,龍家界村鄉村振興產業建設示范綜合體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2.1億,一期投入達5000多萬元。咸豐縣委、縣政府也為該項目協調整合6000萬元資金,配套完善建設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后,這里將成為湖北退役軍人康養基地、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國防軍事教育基地。
2月20日,投資900萬元的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全面啟動,預計6月底完工。這里將成為民族建筑、民族文化的活教材。
3月12日至13日,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湖北省企業家聯合發展促進會會長、湖北省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副會長、華人集團董事局主席、炎黃集團董事長鄺遠平,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一級調研員、湖北省關愛退役軍人協會秘書長曹華,協會理事、湖北畫報社總編輯陸運良,湖北省企業家聯合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鄺瓊,北京京能燕開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胡秀芹一行來到咸豐,就如何參與鄉村振興、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開展調研,深入探討發揮省直職能部門優勢和省關愛退役軍人協會的作用,積極宣傳咸豐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推薦引導退役軍人企業家到咸豐縣、到龍家界村投資創業和項目幫扶,以切實推動咸豐縣和龍家界村跨越式發展。
一群退役老兵在這里鐫刻了一座發展的里程碑,而龍家界也將是李經剛的人生里程碑。3個多月后,李經剛就要退休了。可眼下,他還在山里忙碌奔波,他要把接力棒擦得亮亮的,然后穩穩當當地傳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