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南寧5月19日電 題:廣西“80后”背帶繡娘:跨界合作傳播壯族非遺文化
作者 張文茜
“這是一個展開翅膀的蝴蝶,蝴蝶的兩側是兩條會跳舞的魚,蝴蝶和魚在我們壯族有多子多福的意思?!秉S碧瑜自豪地向記者展示著她的“傳家寶”——其母親年輕時親手繡的一條隆林壯族背帶。
今年39歲的黃碧瑜出生在廣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一個壯族小村莊,從小跟隨長輩和當地民間藝人學習紡紗、染線、織布等傳統紡織技藝,并熟練掌握了壯族背帶制作方法。2019年,她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隆林壯族背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壯族背帶制作技藝衍生開來,她還發展了壯族刺繡、壯族貼布等技藝。
“我13歲時第一次穿上了壯族服飾拍照,立馬就喜歡上了?!秉S碧瑜近日受訪時表示,雖然壯族服飾不像其他民族服裝那么艷麗,但典雅大方。從那時起,她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將來能夠把家鄉的文化帶到國外去。
“母親和外婆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得益于從小的耳濡目染,20歲時,黃碧瑜開始了隆林壯族背帶制作技藝的傳承。在這過程中,她從各處收購壯族刺繡背帶、服飾等,并向村中老人請教背帶上花紋的寓意和繡法,以豐富刺繡的形式和紋樣。
據黃碧瑜介紹,一張隆林壯族背帶全長近6米,制作時,圖案先設計成剪紙,再在剪紙的基礎上縫制紋樣。“從布料到剪紙、縫制,整個制作過程需要花費短則一年半,長則三年的時間?!?/p>
隆林壯族背帶底布通常以黑色和紅色為主,刺繡紋樣主要集中在背帶中心部分?!氨硯У募y樣是代代相傳的,有花樓、蝴蝶、石榴花、魚、蜈蚣等,寓意著家庭和諧,多子多福,驅邪避惡。”黃碧瑜說,“將這些帶有美好寓意的圖案都縫到背帶上,是希望即將到來的家庭新成員能長命百歲、百毒不侵?!?/p>
為使壯族背帶清洗和保存更方便,黃碧瑜對其粘布的材料和刺繡線進行了改良。此外,為迎合年輕人喜好,她將背帶上的紋樣和壯族元素與生活用品結合起來,衍生出抱枕、香包、杯墊等多樣文創產品,使壯族背帶煥發出新的魅力。
當前,掌握這項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黃碧瑜閑暇之余開始大力推廣壯族背帶和壯族拼布技藝。每逢“壯族三月三”等重大節日,她都會受邀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向觀眾進行現場展演。此外,她還與咖啡廳、酒店、搖滾樂隊、學校等跨界合作,將壯族背帶上的紋樣融入杯墊、香囊、服飾中。以往在博物館里“高高在上”的展品,一下子“親民”起來。
黃碧瑜還與中小學校合作開設體驗課,免費提供材料包,把背帶上的一些小紋樣提取出來,讓孩子們進行刺繡或拼接。此外,她還向留學生傳授背帶拼布技藝。“每年在三月三、東盟文化周的時候,我都會教東南亞的留學生制作艾草香包、杯墊等,他們都很樂意學習我們的這種傳統文化?!?/p>
黃碧瑜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的大型文化藝術展覽,足跡涉及美國、韓國以及非洲一些國家,其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017年,我第一次出國去參加展覽,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外國人也很喜歡我們的傳統文化,帶去的兩箱作品在半天內就售完了?!?/p>
“壯族文化歷史悠久,壯族背帶這么好的傳統技藝,如果沒人傳承就太可惜了。”黃碧瑜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將壯族文化發揚光大。在她看來,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壯族文化,是最高興的事情。(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