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5月19日,黃石華新水泥工業舊址前,游人如織,2022年“中國旅游日”黃石主題活動正式啟幕。
建市僅70余年的黃石,幾乎述盡半部華夏工業史。這里有3000多年銅礦采掘冶煉史、1700多年鐵礦采掘冶煉史、600多年石灰石礦采掘冶煉史、100多年現代鋼鐵和水泥制造史,工業遺產極其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伴隨著經濟轉型發展,一批批新興“黃石造”上天入海,享譽寰宇。與此同時,黃石市不斷探索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新模式,以全新的方式擁抱已滲入基因的“工業鄉愁”。
老礦區成旅游新地標
春風和煦,草木茵茵。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萬畝槐花飄香,巨型卡車、坦克吊等大型機械靜靜佇立,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他們身后,亞洲最大采礦的“天坑”已見證千余年歲月。礦場東西長2400米,南北寬900米,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相當于150個標準足球場。
“我們把一座大山送進了武鋼高爐?!惫珗@管理處主任閆紅勇介紹,公園前身是大冶鐵礦,是武鋼重要的“工業糧倉”。3.64億噸巖石、1.34億噸鐵礦自此開鑿出山,撐起共和國的工業脊梁。
20多年前,礦藏將盡時,當地積極謀求轉型。通過礦區人的努力,120多萬株刺槐樹硬是在礦山上長了起來。截至目前,該園復墾面積達366萬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硬巖復墾基地。在此基礎上,一座礦山公園應運而生,并于2010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通常情況下,公園年均游客接待量達30萬人左右,是黃石最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遍Z紅勇說。
據統計,黃石共擁有國家級工業遺產3處、省級文物保護中心1處、市級工業遺產19處,是全國擁有國家級工業遺產最多的地級市。
如何用好這些文旅“活化石”?“對工業遺產全方位保護的同時,我們將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打造更具文化價值的‘工業史詩’。”黃石工業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說,該中心已累計舉辦三屆高峰論壇,邀請各國專家為其活化利用把脈。
舊廠房變身城市功能區
于半個多世紀前的回轉窯下賞畫觀展,在有百年歷史的廠房內飲茶聊天,漫步華新水泥廠舊址,你會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工業浪漫”。
水泥遺址博物館內,玻璃幕墻、彩色鋼構等現代元素交錯,館內的展陳向來客一一訴說它們的來歷?!叭A新水泥廠舊址是我國現存生產時間最長、生產線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業遺產。”講解員黃菁自豪地說,廠內擁有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回轉窯設備。
一家地方水泥工廠從這里起步,發展成為在全國10余個省市及海外擁有200余家子公司的全球化建材集團。一座城市的中央文化區由此地生發,未來將成為集文博、文旅、文娛、文商、文創“五大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文化會客廳。
“以百年華新水泥工業遺產舊址為媒,引入文化元素,填補社交型消費業態空白?!秉S石世界城新街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山峰介紹,東連長江,西接磁湖,黃石中央文化區將匯聚各類網紅特色店、本土老字號,吸引周邊年輕消費群?!皡^內‘華新1907文化公園’在‘五一’開園,5天假期攬客近5萬人次,新青年文化半島項目預計年底試營業?!?/p>
磁湖南岸,黃石東鋼新時代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蓄勢待發。依托下陸東方鋼鐵公司廠區工業遺產,上海翼天文旅集團計劃投資20億元,融合工業旅游、文化博覽、沉浸體驗等業態,打造國內標桿工業文化旅游綜合體。
舊城改造留下輝煌歲月
上世紀紅火的工業生產,為黃石建起一座座廠房,也帶來了天南地北的工人。
從小在黃石老城區鐵路邊長大的劉文祥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蒸汽機車每天穿梭于老城區與幾大工礦企業之間,既拉煤炭、礦石也拉工人,“幾萬工人一起坐火車去工廠上班?!?/p>
時過境遷,當年工業生產的主力軍,基本已退休,可對往昔歲月的懷念愈加強烈。近年,黃石將舊城改造與城市工業記憶結合,為磁湖邊的城與人留住特有的鄉愁。
“小區內3D彩繪遍布,主題既有十五冶集團的歷史沿革,也包含諸如社區小賣部、理發室等老一輩的共同記憶?!毕玛憛^康寧社區負責人介紹,廣寧園小區原是十五冶集團的家屬區,2020年提檔升級后,已成為黃石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離廣寧園不遠的大塘三村同樣在近年完成改造?!吧鐓^用鋼材和復合材料新建一面長77米的鋼鐵文化展示墻,記錄了自張之洞視察大冶鋼廠起,東鋼的緣起和它在下陸蓬勃的發展。”大塘社區黨委副書記吳小桂介紹,這片場地為社區內8000余東鋼退休職工和家屬,提供了一片難得的懷念過去、慰藉情懷的場所。
根據黃石今年發布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動項目計劃》,該市將投資402.8億元,全面實現老舊片區更新、老舊街區提升、老舊廠區活化利用,助推黃石老港、東貝鑄造廠等工業舊址打造成為創業園、文旅項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