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洗字畫上的霉斑

研究破損嚴重的古畫如何修復

修補殘損瓷器

對青銅器進行全型拓

修復如同殘渣的古畫

黃慎《捧福圖》修復前后對比
□圖: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中燦
文: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
進入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穿過走廊,一踏入文物修復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工具臺上掛著的大小各式排刷、毛筆,一幅幅裝裱好的青銅器全型拓立軸掛在墻上,在幽謐之中增添了幾分古意。
不大的房間常年可以保持恒溫恒濕,這是省博文物修復師趙曉龍工作的地方。正是在屋內的三張工作臺上,憑借著他的一雙巧手,遭遇病害、損壞的文物得以修復,延續生命。
本月26日即將舉行的湖北省“工友杯”首屆“e有絕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賽決賽展示活動,趙曉龍入圍其中。絕活對于他來說,意味著時間和專注。
剛參加工作時,跟隨古代漆木器修復專家熊昌偉學習了兩年。2012年,湖北古書畫修復大師付明華尋找合適的傳承弟子,挑中了動手能力強、有專業基礎的他。在師傅的嚴格教導下,經過多年的學習與歷練,如今,趙曉龍成為獨當一面的文物修復專家,成為湖北省博物館書畫修復的第三代傳人。
2018年,他代表湖北省參加首屆全國文物修復職業技能競賽,榮獲書畫修復項目一等獎。
談及為何進入這一冷門行業,趙曉龍回憶,年少時,家住湖北省博物館附近,常常流連在館內,為一件藏品駐足許久,然后又乘坐公交車前往武昌區圖書館查閱資料,隨后又返回省博核對細節。從那時起,修復文物就成為他的夢想,高考后,如愿進入了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把愛好當成工作,要練就文物修復的絕活。修復古代書畫,需要幾十個步驟,不能出絲毫差錯。為一幅畫花費一兩年時間,對趙曉龍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一幅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紙本人物畫像在歷史上被修復多次,當他開始對它進行修復前,畫作已經出現十幾處斷裂痕跡,已經無法完全打開,經過3年小心翼翼地耐心處理,如今,這幅畫已經修復完成。他說:“據簽條記載,這幅畫最近一次修復在上世紀40年代,希望在我手中,它將是最后一次修復?!?/p>
與古人對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隨著文物熱的興起,大眾對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懷著幾分好奇,然而,常年日復一日地面對文物,重復地做著同一件事,光環褪去,憑借發自內心的熱愛,方能堅守始終。趙曉龍在枯燥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還收獲了愛情。未來,他將像當初帶領入行的師傅一樣,將文物承載的歷史延續到青年一代身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