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詩歌學會日前在線上舉行“投身偉大時代、熱情謳歌人民、攀登文學高峰——重溫《講話》學習座談會”,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暢談新時代作家、詩人應具備的時代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應保有的人民觀、價值觀、大局觀。
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兼秘書長王山表示,中國詩歌學會正在推動詩歌“破圈”計劃,建構時代與詩歌關系新秩序,讓詩歌更好體現出人民性。在他看來,詩歌本身就是一個“破圈”的文學樣式,詩歌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無所不在,詩人也是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稱謂。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中國詩歌學會賡續的紅色傳統。新時代的詩歌寫作要朝向人民,朝向大地,著眼于人民關心的題材內容,讓詩大踏步走到人民大眾當中。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曹宇翔認為,詩歌與時代的關系,是時代和人民的關系。寫當下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寫一個民族的精氣神,寫山河之美,寫人民奮斗和創造之美,寫真摯情感之美,寫精湛技藝之美,詩歌才具有藝術的共情力量。
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石開談道,八十年前,《講話》就旗幟鮮明地指出“為什么人(創作)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強調了文學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詩人是生活的參與者,而不是生活的旁觀者。詩人要理解“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的深刻內涵,在真正的生活現場中寫出抵達人民內心的作品,重新建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
此外,在本次座談會上,詩人洪紹乾、趙琳、朱思瑩、汪尋洲等新一代年輕詩人發表了各自的感悟,就青年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和責任暢所欲言。(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