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兩年流媒體與傳統院線之間的 較量仍難分高下
北美電影仍在摸索“混搭發行”
2020年疫情期間,北美一些影片選擇網絡放映而“背叛”影院,引發了流媒體與院線之間的巨大矛盾。如今,兩年過去,北美市場的票房產出已經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的60%至70%,流媒體與傳統院線之間的較量到底誰贏誰輸?根據貓眼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專題研究顯示,隨著北美影市轉暖,影片更多地選擇了重返影院,但又不放棄流媒體,“混搭發行”目前仍在摸索階段。
第二輪復工后
影院數恢復近八成
貓眼數據顯示,目前,北美市場的票房產出已經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的60%至70%,影院恢復超過九成。美國知名市場調研和分析公司分析師預測,在多部大片的拉動下,今年北美市場的暑期檔有望與2019年同期水平持平。
疫情以來,北美市場經歷了兩輪復工,第一輪復工是在影院關停5個月后,2020年8月《信條》拉動影院數恢復至疫情前的近65%,但票房產出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3%。此后由于疫情再度反復,且鑒于《信條》的市場表現不佳,好萊塢各大片廠紛紛推遲旗下影片的上映時間或轉為線上發行,北美市場再度陷入低迷狀態,多地影院再度關停。第二輪復工是在2021年5月,北美的幾大重要票倉城市影院均已恢復營業,影院數恢復近八成。此后伴隨著《寂靜之地2》《速度與激情9》《黑寡婦》等多部好萊塢大片的上映,北美電影市場逐漸穩定,并通過2021年年底《蜘蛛俠:英雄無歸》的上映達到一個新的峰值。
大規模上映
和縮短窗口期
在2020年疫情嚴重時期,好萊塢各大片廠對線上發行模式進行大膽嘗試,并引發劇烈的“院網之爭”。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環球均推出自己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其中,迪士尼將《花木蘭》的北美發行直接移至線上;隨后華納宣布2021年的旗下所有大片均采用院網同步的模式發行,即影片在北美上映的同一天也上線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環球影業選擇用視頻點播的形式發行《魔發精靈2》,并成功地收回成本,這種“得意洋洋”的姿態,惹怒全球知名的AMC院線,環球的作品遭到AMC的抵制。
電影院確實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互聯網的發展,流媒體還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分走傳統影院的一部分奶酪,如今兩年過去了,線上與線下之間的相愛相殺會不會達到一個共同發展的微妙平衡?目前北美電影市場的狀況似乎說明“雙發”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好萊塢已將旗下大片的發行策略回調至院線獨家上映,但影片上線的窗口期已從疫情前常規的90天縮減至30天至45天不等,以支持旗下流媒體平臺。
也就是說,疫情確實使得流媒體平臺的影響力迅速擴大,目前好萊塢在側重傳統院線的同時,已經無法忽視流媒體的供給。北美市場大多數影片選擇大規模上映以抬高發行覆蓋面,進而達成縮短窗口期,盡快上線的目標。例如,同期上映且口碑評分同樣較高的《北歐人》,就選擇了大規模“開畫”的發行模式,并在上映三周后上線。
院網共存之外
有第三種選擇
但是,這并不是院網唯一的共存模式,據悉,目前的黑馬之作《瞬息全宇宙》就選擇了維持著較長的窗口期,甚至推遲原定于5月17日上線點播的線上發行計劃。影片較強的票房后勁,證明在流媒體時代長線發行仍然是可行的,縮短窗口期的決策并不適用于所有電影。
可見,很多制片人還是在根據每部影片來制定不同的計劃,選擇將一部分制作資源投向專供流媒體的內容上,并挑選旗下“更適合”的作品進行流媒體獨家發行,如皮克斯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可預見的是,除網飛、Apple TV+等原本就有大量內容產出的流媒體平臺外,好萊塢各制片廠今后會為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制作更多獨家作品,以吸引更多訂閱用戶。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或許加速觀眾觀影習慣及觀影口味的變化,但歸根結底,能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的還是具備強觀影動機及口碑保障的影片。有IP基礎、有品牌、具備強商業元素的頭部大片依舊可以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劉江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