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高凱)“這部小說值得我們關注討論的是,面對歷史,一個作家如何寫作,小說中的人物如何和歷史糾纏在一起?!痹谌涨芭e行的長篇小說《生與死間的花序》新書分享會上,作家閻連科指出,“幾乎所有作家和歷史都是分不開的”,他認為,《生與死間的花序》在對歷史的態(tài)度上和上一代作家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作家進入歷史的時候完全處于另外一種狀態(tài)。
《生與死間的花序》是作家謝絡繹的長篇小說。故事以一位神秘畫家的創(chuàng)作為線索,穿梭于歷史和現實之間,生死交迭,亦真亦幻,江漢平原上一個小鎮(zhèn)的畫卷在不同視角下徐徐展開。神秘畫家本是個鄉(xiāng)野少年,在時代浪潮中成長為建筑巨賈,經歷大喜大悲后轉向純粹的精神探索。那些幫助他建構了復雜生命體的小鎮(zhèn)眾生,仿若岸邊成片的紅蓼,以極強的韌性宣示著平凡的力量。小鎮(zhèn)不斷發(fā)展,逐漸在現代性上與大城市趨同。而未來的未來,這無差別的新世界又將走向何方?作者以力道與柔美兼具的筆觸,筑起一座人與時代合鳴的文學迷宮。
閻連科認為,“幾乎所有作家和歷史都是分不開的,這是我們的一個非常好的傳統(tǒng),當然這也導致我們的寫作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謝絡繹這個長篇小說的背后也有一個長河性的歷史線索,但是它在對歷史的態(tài)度上和上一代作家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作家進入歷史的時候完全處于另外一種狀態(tài)?!?/p>
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的寫作在面對歷史時的共性是貼近歷史,擁抱歷史,好似每個人都曾親身經歷了那段歷史般,這方面《白鹿原》《生死疲勞》《活著》等,都是成功的典例。這些作品的后面,都有一個強大的歷史河流在汩汩流淌。因此我們會看到,作家們面對歷史的態(tài)度是相一致的擁抱,其實也是歷史對作家左右騰挪的一種限制,對小說人物的命運的一種限定。但謝絡繹是不同的,她將一個作家的寫作和歷史的距離拉開了。雖然歷史還在小說中間,人物也還在小說中間,但作家和歷史的距離被拉開了。她面對的歷史和我們所面對的歷史不太一樣。這部小說值得我們關注討論的是,面對歷史,一個作家如何寫作,小說中的人物如何和歷史糾纏在一起。”
作家李修文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謝絡繹在寫歷史,寫歷史對人的影響,但實際上她也在重新發(fā)現歷史,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謝絡繹在以個人的力量命名歷史。這是這部作品非常珍貴的一點?!?/p>
“我沒有試圖寫一個輝煌的人物,我在寫他身邊的人。眾生是我特別想要著重表現的?!敝x絡繹坦言這部小說最初的創(chuàng)作機緣,源于接觸到這片土地上的一些傳奇色彩的人物,也就是小說當中魯開伍原型,并希望借魯開伍這個人物,通過他的行為去尋找他之所以成為他的緣由,以及書中這么多的人物,他們之所以成為他們的緣由和過程。人人通過自己不知道意義為何的一些舉動,慢慢地行走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終究會和歷史的每個節(jié)點相契合,同時也會契合我們每次心靈上的需要,最后成為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成就。
謝絡繹還表示,“我喜歡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在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下意識地寫出了這個過程。在我自己梳理書中眾多的人物時,我發(fā)現對于比較重要的人物,我都在有意無意地按照這樣一個路徑去塑造他們。小說里的眾多人物不在同一平面,而是存在于多個時空中,由各時空里的一個點發(fā)散出來一個關系,再連接到下一個時空,最終匯聚成為一個大時空。這部小說中的人物正是從這些時空中走出來的?!?/p>
對于小說頗為獨特的結構,閻連科表示,“小說在時間上的敘事也十分有趣,一會兒是今天,一會兒是明天,一會兒又可能是未來。這種敘事方式,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一些難度,故事會突然被打斷,但恰恰這種打斷賦予這部小說非常強烈的形式感。”
閻連科強調,“所有小說的形式都是藝術,我們絕不能把小說的形式和內容分開。所有的形式都是內容,所有的內容都是藝術,所有的形式也都是藝術。《生與死間的花序》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形式便是完全不可分開的。”他認為,《生與死間的花序》講究章節(jié),講究節(jié)奏,講究歷史、今天和未來,并組成一個圓環(huán)性的結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為長篇小說寫作提供了一定的寫作方法上可借鑒的東西。
至于為什么采用”兩部分疊加的結構,謝絡繹坦言,希望這部小說能夠更自由,能夠呈現更大的開合,“我選擇用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提供完全不同的閱讀視角,將當前移植到各個歷史階段,使得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當下片斷的回應。這種回應很隱晦,默默表達著心靈上的今昔映照。”(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