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蘭州6月3日電 (記者 丁思)操舟弄潮、登高滑沙、親繪團扇……仲夏之交,粽葉飄香,端午節應時而來。敦煌研究院從敦煌壁畫和文獻中梳理發布關于“古代敦煌的端午節”,共賞古人之節俗,品清雅之人生意趣。
“春水煮茶,夏雨裹粽。幸得人間好時節,愿好人一生平安。”3日,端午節,地處古絲路的蘭州迎來了“夏日雨季”,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蘭州一位媒體人發表上述感慨道。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最為民眾所認可和接受的,是源于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的紀念。端午節,也叫重午節、端陽節、天中節、浴蘭令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一塊粽糕香糯糯,共敘端午良辰時。古人的端午節,也不例外,親人朋友相聚,雖沒有豪華的酒席相待,但香甜軟糯的粽糕一定是管飽的。
敦煌文獻《端午相迎書》記載:“達(幸)逢嘉節,端午良晨(辰)。有慰同僚,何以申展,空備團粽,輒敢諮邀,狀至幸垂過訪。謹狀。”
如今的端午時節,敦煌地區的民眾總會用糯米、紅棗等材料精心制作粽糕。親朋好友到訪時,盛上軟糯的粽糕,一同圍坐桌旁,暢談喜悅歡樂之事。
操舟弄潮,亦是古人端午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親友相邀泛舟水上,過節的氛圍感立刻“拉滿”。
一人搖櫓晃扁舟,兩人撐篙水上漂。敦煌壁畫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圖像。從公元6世紀至13世紀,時間跨度近七百年,船的款式由簡入繁,多達十余種。單是這些水上操舟畫面,就可以串起一部豐富有趣的舟船史。
登高滑沙,低碳簡約亦歡樂。敦煌文獻《敦煌錄》中也有記載:“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聲吼如雷,至曉看之,峭崿如舊,古號鳴沙,神沙而祠焉。”
當下,端午時節,敦煌地區還會舉行熱鬧的賽龍舟比賽,人們在一次次揮舞船槳里,釋放壓力,鍛煉體魄,健康生活從這里開始。今天的敦煌人,還會在端午時節,帶上家人、約上朋友,一同去鳴沙山登高滑沙。不用耗費太多,即可從沙山滑道上飛馳而下,在簌簌聲中,歡笑聲陣陣。
一把小扇輕搖風,互贈情誼笑濃濃。仲夏時節天氣日漸炎熱,作為消暑“神器”的扇子,還被當作“時尚禮物”贈送親友,在古代敦煌也非常流行。這在敦煌文獻《雜相賀語》中“端午日賀扇”得以展現。
“在如今,被風扇、空調霸占后的夏天,團扇也好、紙扇也罷,仿佛都成了古物,實際生活里也似乎沒有了互贈團扇的習俗。但若能約上三五好友,一同體驗為對方親手繪制團扇的歡樂,倒也不失為一種增進情誼的趣事。”敦煌研究院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