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閆旭 張雨滴 李欣 宋陽)6月3日,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大陸的臺灣同胞和當地民眾一起賽龍舟,包粽子,熱熱鬧鬧歡慶佳節,展現兩岸深厚長久情誼。
“‘兩岸一起、全力以赴’,意思就是,這支隊伍是臺灣和大陸的青年一起,大家在同一條船上用全力向前劃。”6月3日,端午佳節,在“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上,來自臺灣的龍舟劃手瑪莎如是向記者闡釋隊伍的口號。當天,她所在的廈門臺協廈大臺青聯隊在總決賽中奪得女子組第五名。
這支隊伍由一半臺灣青年、一半大陸青年組成,有的來自廈門大學,有的已經就業創業。經過一個月的練習,隊員們不僅配合默契,也結下深厚友誼,并定下“要一起劃15年”的約定。
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深耕大陸24年,已在廈門度過了至少18個端午節,并連續多年參加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41支參賽的龍舟隊中,有17支臺胞隊伍來參賽,看到兩岸的同胞在一起,我覺得非常激動。”吳家瑩說,“臺胞在分享祖國大陸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共同感受過節的氣氛。兩岸融合發展,通過賽龍舟就可以看得到,有的龍舟隊一半是臺灣同胞、一半是大陸同胞,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兩岸一家親。”
當日,浙江省嘉興市五芳齋總部大廈也舉行了2022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之臺胞裹粽友誼賽,40名臺胞臺屬參加。該活動已在嘉興持續舉辦了十五年。
參賽臺胞呂玄卿說,端午節包粽子不僅是一項傳統習俗,還是增進兩岸同胞感情的重要載體。“這是我第八年在嘉興參加裹粽大賽,今年我包了14個粽子。”賽后,拎著滿滿一大袋粽子的呂玄卿滿足地說。
呂玄卿認為,不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囊,還有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這是兩岸同根同源的體現。
雖已在大陸生活近二十年,呂玄卿和她丈夫吃粽子的口味還是臺灣口味。而他們的兒子,因出生在嘉興,喜歡吃嘉興口味的大肉粽。每年端午,呂玄卿家里都會制作兩種不同口味的粽子。
以“家文化”為主題的“家在濟南——濟臺情深‘泉’家古村品粽香”活動當日也在濟南市章丘區舉行,40余位在濟南常住的臺胞、臺生參加。大家一起理粽葉、放餡料、纏絲線,將安康吉祥的節日祝福包裹到粽子中。
濟南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吳迪表示,一個個親手包出的粽子,串起了兩岸同胞同宗同源、根脈相連的情緣。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臺灣學生阮晞庭說:“兩岸文化、心意相通。端午活動讓我意猶未盡,我要在濟南多走走、多看看,感悟傳承、感受溫暖。”
參加活動的臺胞、臺生當天還參觀了朱家峪闖關東文化展覽館通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三澗溪村。
“我們深入挖掘‘家文化’內涵,在濟臺交流合作中,把傳統節日作為‘家文化’的生動載體,不斷厚植家國情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濟南市臺港澳辦主任韓永軍表示,“家文化”系列活動是濟南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舉措。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兩岸同胞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本次活動還同步開展了“云上端午傳遞真情”交流活動,制作了端午主題宣傳片,通過線上傳遞給島內同胞,全方位、多層次展示端午節的起源、意義以及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紐帶,搭建起溝通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梁。(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