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揚 通訊員李宗吾 實習生姚鑫)有的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誘騙老人“辦卡”“充值”;有的虛構事實把“保健品”當藥品和醫療器械銷售……7月7日,湖北省公安廳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養老詐騙犯罪活動特點及防范對策。
省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養老詐騙主要有以下作案手法:有的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誘騙老人“辦卡”“充值”;有的虛構事實把“保健品”當藥品和醫療器械銷售;有的打著投資“養老項目”等旗號,誘騙老人“投資”“理財”;有的以代辦“養老保險”等名義實施詐騙;有的以組織老年人旅游為由推銷假冒偽劣商品,有的走街串巷實施迷信詐騙,有的在街頭市場擺攤設點銷售假酒假藥等。
其作案規律特點有四個方面:
一是犯罪隱蔽性強。許多犯罪團伙辦理有營業執照,所謂保康品和器具能夠查到生產許可,很容易被當作消費糾紛。犯罪團伙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相當一部分是被打處過的前科人員。如,荊州沙市偵破胡某系列養老詐騙案,發現他們事先購買男性疾病患者名單,按分工扮演藥物指導、專家顧問、專家助理等角色,編造虛假診斷報告,從而騙取客戶信任,將廉價的保康食品當藥品賣給老年患者。
二是欺詐誘惑性強。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接觸網絡不多、辨識能力不強等特點,通過免費發放雞蛋等小禮品,吸引老人參加“講座”,通過所謂老師講課、播放虛假廣告、找“托”現身說法等手段,使老年人產生錯誤認識,部分老年人被騙后仍然信以為真。如,一些所謂健康管理門店,引誘老人免費體驗他們的所謂產品,誤導老人花高價購買很便宜的糖果飲料、工藝品手鏈、普通床墊等。
三是施騙針對性強。據統計,今年以來偵辦的養老詐騙案件中,50至60歲的中老年受害人占47.3%,60歲以上老人占46.5%。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專門收集60歲以上患有糖尿病老年人電話,冒充“專家”和“老師”推銷其生產的劣質藥品進行詐騙;有的虛構藝術品回購事實,引誘老人投資所謂藝術等待升值;還有的養老保險詐騙專門向熟人下手。
四是作案流竄性強。從我省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來分析,非湖北籍的占37.7%,本轄區作案的僅占12%,呈現出跨區域作案特點。如當陽推銷“高檔”凈水器詐騙老人團伙先后在省內天門、沙市、當陽等多地行騙500余起。又如,咸寧通城公安機關破獲一起假扮“和尚”“尼姑”,以破財消災保平安為幌子招搖撞騙案件,專門針對農村地區留守老人,且流竄多地作案。
“老年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也希望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踴躍揭發違法犯罪線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