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楊思 謝寧 余嫚雪 李茜
攝影:王亮
人物檔案
六神磊磊,金庸迷,作家。曾任新華社重慶分社記者,長期從事時政、政法報道。2013年開設專欄“六神磊磊讀金庸”,文章廣受歡迎。在金庸小說已然被眾多讀者反復解讀、詮釋的情況下,六神磊磊的金庸解讀仍然脫穎而出,以其犀利、獨到的視角獨樹一幟。著有《給孩子的唐詩課》《六神磊磊讀唐詩》《你我皆凡人——從金庸武俠里讀出的現實江湖》《越過人生的刀鋒——金庸女子圖鑒》《六神磊磊讀金庸》等。

六神磊磊參觀金庸展
對話背景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主題展近期在湖北省圖書館開展,眾多金庸先生的個人物品和手稿等首次在內地展出,讓“金庸迷”們可以近距離感受金庸創作時的心路歷程。
六神磊磊是當下最有影響力的金庸粉絲之一。他從初中接觸到金庸作品便一發不可收拾;高中時,因為看到批評金庸先生的文章,他趴在教室的桌上寫下一篇長文寄去報社聲援金庸;也曾在校園的文藝晚會上以一曲《刀劍如夢》,留下少年的俠義豪情;六神磊磊自從2013年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公眾號,帶著近乎“俠客精神”的新聞理想,以犀利、獨到的視角,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走紅于網絡。
9月17日,六神磊磊做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主講《金庸越讀越有味》。講座后,他接受了極目新聞記者的采訪。

六神磊磊在長江講壇分享
行走江湖或職場,都需要一種使命感
記者:金庸寫的是行走江湖,現在我們是行走在職場,讀金庸小說對職場有什么啟示嗎?
六神磊磊:金庸自己也管理企業,管理報社,他對這方面肯定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比如,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明教的時候,寫到一個機構“五散人”,“五散人”里只有一個半人干事。干事的那個人叫彭瑩玉,還有半個干事的人叫冷謙,其他三個人都不干事,有一個人叫周顛,不但不干事,還盡在搗亂。但五散人因為都愛明教,有共同的使命,最后還是干得挺不錯。這說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種使命感。
任盈盈趙敏愛情圓滿,是因為她們自己也能活得很好
記者:金庸小說中癡男怨女很多,如求愛而不得,或者始亂終棄,或者因誤會因愛生恨的也有。讀金庸小說可以獲得哪些情感方面的經驗呢?
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小說你會發現,凡是那種愛情比較圓滿的、順遂的人,就算沒有愛情,她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任盈盈、趙敏都是其中的代表。因此,什么樣的人能夠比較容易地擁有圓滿、順遂的愛情?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自己愛自己、自己活得精彩的人。因此我說,愛情中最好的修煉,是修煉自己。
覺得黃蓉成家后不可愛了,是人們太雙標
記者:經典常讀常新,你解讀金庸,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會有后來的想法顛覆之前的想法的情況出現?
六神磊磊:舉個例子,青少年時期常常只有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角度,人成熟之后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比如,黃蓉眼里只有郭靖的時候,我們覺得她很可愛,古靈精怪,可成家后的黃蓉惦記著孩子,讀者就會覺得她不可愛了,好煩,我后來覺得是我們太雙標了。人到中年之后,黃蓉要顧著事業、家庭、孩子、責任,她顧不上可愛了。開武林大會的時候,她又是主持人,又是主辦方,又是安保大隊長,要顧及方方面面的事。武林大會上,黃蓉忙完一切之后對郭靖說了一句話,“襄兒沒來,我去看看”,郭靖回答了一句特別妙的話,“襄兒沒來嗎”,看,父親什么都不知道,而作為母親的黃蓉,再忙心里還想著孩子呢。所以說,人長大之后看事情,多個維度,就多個理解。
翻拍金庸作品,有新的詮釋才能吸引人
記者:怎么看待金庸小說的影視劇改編?觀眾對老版本都還比較認可,一些新的版本大多引起爭議,人們認為拍得不好。你對此怎么看?
六神磊磊:我寫讀金庸,不用給金庸先生付版權費,但影視改編是真金白銀地回饋金庸先生的付出,傳播金庸先生的作品。我主張大家批評的時候,不要看都不看,出來一部罵一部,只看到一個演員、一張臉,就在網上批評,我們不妨看幾集再說話。
我覺得觀眾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現在很多影視劇還在用小說中的橋段來吸引人,這就失策了。比如拍《笑傲江湖》,還在用其中的三角戀來吸引觀眾,不管怎么折騰,都不新穎了,因為金庸小說已經從一個陌生故事變成了一個經典的故事,就像我們去看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和朱麗葉一上臺,我們就知道這兩人后來都會死。那我們為什么要去看莎士比亞戲劇呢?我們看的是表演,看的是新的詮釋。第二,許多人拍金庸小說的時候,只要幾個主要人物,不去挖掘生活中的內涵,以為主角光環自帶流量,這樣就錯了。第三,現在拍出來的江湖,不像江湖,既不像仙俠,又不像魔幻,也不像草莽,什么都不像,里面的人物穿著奇怪的衣服,在奇怪的地方活動和吃飯。現在影視劇呈現出來的是懸浮的江湖,不可信。江南七怪一出來,拿著黃金的棍子,棍子上還盤著個龍頭,那觀眾當然不相信他們是草根是市井之徒。
不懼爭議,抱著善意去推廣金庸作品
記者:你的公眾號文章和書都很火,但也有人認為你是在過度解讀金庸,你怎么看待這種爭議?
六神磊磊:一個作者的文章寫出來之后,就不只是屬于作者本人了。比如李商隱的詩寫出來之后,有多少不同角度的解讀?只要我們有理有據,抱著善意的目的去推廣經典,我覺得都是可以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