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硚口。 (薛婷 攝)

武漢第三高樓越秀財富中心。 (薛婷 攝)

改造后的榮東社區煥然一新。

陽光明媚,市民在硚口江灘休閑娛樂。 (薛婷 攝)
一城之始,兩江交匯,百年榮光。
硚口,漢口城市之根,武漢商業之源。它是明清時期“楚中第一繁盛處”,是武漢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風向標,五百年來孕育了“漢正街的扁擔”的創業精神、“集家嘴的筏子擂到趟”的奮斗精神、“世界冠軍搖籃”的爭先精神。
一座城市的功能品質,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對品質的追求,硚口從未停歇。
近年來,硚口區樹牢人民城市和全生命周期理念,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
江河奔涌,時代向前。未來,硚口區將著力推進創新引領、綠色崛起,加快建設漢正街·武漢中央服務區、漢水畔·企業總部集聚區、漢江灣·生態活力新城三大功能區,全力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改革創新先行區、三生融合樣板區,向著全面復興新征程奮勇前進。
一座城的美好時代,已然開啟!
留住城市文脈
讓歷史與城共生共融
暮色四合,紅霞滿天。漢正街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有著約360年歷史的保壽硚靜靜躺在這里,一幅老漢口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保壽硚又名裕麟橋,始建于康熙初年,因用的是石材,故“橋”寫為“硚”。在“老硚口”的眼里,硚口是大漢口的根,而保壽硚是硚口的根。
很長一段時間,保壽硚被掩藏在商業鬧市之中。隨著舊城改造,保壽硚漸漸露出容貌。2016年,硚口區啟動保壽硚的保護工作,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對其進行修補重建。2019年8月,恢復完整原貌的保壽硚被遷回原址,與新落成的云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相映生輝。
與保壽硚僅幾百米之隔,是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始建于1920年。2016年,漢正街銀豐片區改造,為最大限度保護歷史信息,舊址建筑整體平移了90米。平移后舊址方向和朝向均未變,此后并一直按歷史原貌對其進行修繕。
漢口育嬰堂等21處歷史文物建筑,武漢體育館等12處優秀歷史建筑,武漢南陽兄弟煙草廠等14處工業遺產,通過改造,讓歷史建筑、傳統街巷成為容納現代生活的宜居空間,讓城區更有溫度、更具吸引力。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城市活力,延續城市生命力。而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硬件,更在于文化、歷史。保護城市的文化遺產,就是為了留住城市的記憶。
多年來,硚口區以高視野、大格局,立足歷史、當下與未來傳承接續,加強對歷史文物建筑、優秀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的保護修繕和合理利用,共保留修繕35處、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充分維護城市特色風貌,守護好城市文脈。
改得群眾滿意
共同締造人民幸福生活
玉露生涼,秋風送爽。在硚口區榮東社區文化長廊,幾位話家常的老人,感慨小區改造前后的變化。
榮東社區建成于20世紀80年代,毗鄰武勝路商圈,曾令老武漢人艷羨,但歷經歲月洗禮,已逐漸變得老舊,道路坑洼不平,外墻殘舊掉皮,樓道黑燈瞎火,線纜雜亂無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020年9月,榮東社區改造拉開序幕,包括拆違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等16個改造項目,涉及26個樓棟、78個單元,被稱為“武漢市老舊社區改造項目最多、體量最大的工程”。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榮華東村小區啟動改造前,硚房集團、六角亭街道、榮東社區組織座談會,居民們暢所欲言。
“小區靠武勝路的院墻老化斑駁,希望能美化建成文化墻。”“小區里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現象較多,希望能建設一座充電車棚”……通過大量摸排、征集居民意見,硚口區列出了一份改造菜單。
在多方努力下,硚口區先后解決了群眾反映集中的排煙、排水、消防、安防等30多項民生問題,如今的榮東社區煥然一新。
生活環境變好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居民們和政府的關系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居民行動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制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以榮東社區為典型的武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房管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成為武漢硚口舊改史上生動的一筆。
截至“十三五”末,硚口區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30萬平方米。今年以來,硚口區啟動58個老舊小區、3.05萬戶改造項目,“十四五”期間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66個。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未來,硚口區將堅持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更出經濟活力
高新技術產業如雨后春筍
漢江邊上,晴川橋下,復星外灘中心3棟超高層住宅樓已經封頂,長江之眼藝術中心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全球最高連廊雙子塔的土地平整也即將結束。而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棚戶區。
彼時,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已成為華中地區最大商品集散地,但也走入了發展瓶頸期,市場內人流量、物流量巨大,場地空間矛盾突出,傳統批發市場已無法滿足中心城區對功能品質的內生需求。
不破不立!硚口區刀刃向內,對漢正街進行整體開發改造,通過征收改造、謀劃產業、招商引資,來實現漢正街的有機更新。復星集團、香港恒隆、上海綠地、香港廠商會、深圳花樣年……眾多知名企業紛至沓來,總投資過千億元,融入城市肌理的商貿基因被重新激活。
通過城市更新,硚口區漢正街片、漢水畔片、漢江灣片,以及長豐、易家等13個城中村面目一新,為城市發展拓展了空間,奠定了基礎,不斷推動城市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激發城市新的經濟活力。
國內數字音樂頭部企業海葵科技,入駐武漢新工廠高新技術產業園,打造湖北首座數字音樂主題園區;武漢星火眾達古田1967數據中心項目,在硚口古田1967工業園啟動建設,為老工業園區裝上“智慧大腦”……如今,在這塊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新技術產業正如春筍般不斷涌現。
截至“十三五”末,硚口區累計實施搬遷改造面積8.7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980萬平方米,實現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城市功能不斷提升,現代產業不斷聚集,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產業發展是推動城市生長的核心力量。下一步,硚口將著力激活產業空間,培育產業生態,創新產業模式,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形成三大產業引領、現代服務業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全面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綠色之城
花漾硚口近享詩和遠方
金秋時節,硚口區漢江灣的花田花海,與落日余暉相映成趣,交織成一幅瞰江、穿林、見花的盛景。
在漢江灣體育公園,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放風箏、玩滑板車、散步;一些成年人穿著輪滑鞋,不時在林間小道上來回穿梭;公園的東北角,幾名老年人在這里放飛遙控航模飛機。
東起晴川橋,西至長豐橋,綿延15公里的漢江江灘,從曾經的雜亂險灘變身為最美岸線。
生態公園作為城市綠色發展的高級形態,既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形象風采。
近年來,硚口不斷推進城市更新與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并舉,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際濕地城市為重點,圍繞“一谷兩帶,三園五道,十廊百景”的總框架,加速建成“兩帶三園”“十廊”(十條垂江綠廊)“百景”(100個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一批特色林蔭道,串起“濕地之城,花漾硚口”的生態版圖。
安全開放、全民共享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正在城市空間中葳蕤生長,復壯古樹、新植苗木抽枝吐綠,煥發出盎然生機,林蔭廊道串聯起更多生態板塊……如今的硚口,天藍、地綠、水清、花艷,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截至目前,硚口區綠地率約29.68%,人均公園綠化面積約7.2平方米,林蔭路推廣率約91%。
未來,硚口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造國家生態園林城區和濕地花城,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擦亮綠色生態底色,打造綠色生態宜居之城,創造高品質美好幸福生活,硚口,永遠在路上!
非凡十年數說硚口
(2012-2021)
GDP
地區生產總值邁上900億元臺階,由2011年的361.9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900.02億元,增長了近1.5倍
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十年前的21.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0.68億元,增長18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851.6元,較十年前翻番
引資
2021年,硚口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01億元,較十年前增長10倍。十年來,硚口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累計達到3401億元
公共衛生
2021年,硚口區戶籍人口期望壽命為81.48歲,比十年前增加1.18歲。有醫療機構345家,較十年前增加了100家。編制床位數為16359張,較十年前增加了2027張
交通
建成并投入運營3、6、7號地鐵線,建成沿河大道、漢江大道、漢江灣橋、古田橋等主干道與跨江橋梁,建成道路近90余條,建設道路總里程達48公里,形成“十縱十橫”交通格局
生態
十年來,硚口建成區綠地率由18.24%提升至29.68%,綠化覆蓋率由24.34%增加至35.4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4.48平方米提高至7.19平方米
教育
全區新建15所中小學,新增中小學學位18230個,新增公辦園幼兒園學位7650個,公益普惠學位占比連續六年達80%以上
文化
十年來,硚口區文化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共1000余場次,開設20余種全民藝術普及培訓課程,培訓市民5萬余人次,新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5人
策劃:武漢市硚口區委宣傳部
撰文:李放軍 詹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