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先后任新華社總社、倫敦分社和華盛頓分社攝影記者,攝影部中央新聞采訪室副主任、社會新聞采訪室主任、國際照片編輯室主任。2016年8月,調任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兼任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理事長。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紀實攝影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攝影協會副主席。曾擔任多次國家級攝影展賽評委,具有豐富的拍攝經驗和教學經歷。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揚 通訊員張靜)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如何才能拍出好照片?3月24日,第二十期“荊楚文藝名家講堂”上,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劉宇結合自己從“影”40年的經歷,與6萬余網民分享“攝影三見“,講述攝影生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進階過程。
著名攝影大師亞當斯說,攝影體現的是你經歷過的事,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劉宇同樣認為,只有找到自己的資源,了解自己的能力,放大自己的優勢,才能拍攝出具有個人印記的照片,“說白了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的照片就是什么樣”。
攝影將劉宇帶到了更遠的地方,讓他有機會走出國門,先后在華盛頓、倫敦擔任駐外記者,參與過領導人出訪、奧運會等國際大事,讓他得以認識世界,并從全球維度反觀自我。不僅如此,他還從時間維度解決攝影困惑,不斷從藝術史中尋找答案。
“攝影人能走多遠,最終還是看人文精神。”當年,《我要上學》系列照片一經刊發," 大眼睛女孩 " 迅速走紅,更是讓希望工程公益項目聞名全國。劉宇告訴網民,攝影就是一場修行,要利用攝影為社會做點什么,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升華。
但是,為社會做貢獻并不是拍攝苦難,不是一窩蜂蹭熱度。有一段時間,攝影師都喜歡拍大涼山。有國外知名攝影師打趣道,看見中國攝影師拍的照片,感覺中國50%的孩子都生活在大涼山。對此,劉宇建議攝影師多思考,“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劉宇向網民展示近幾年入選國家攝影藝術展的優秀作品。其中,攝影師唐洪波的作品《大寶的煩惱(組圖)》,將視角放在大女兒的身上,用一組溫馨自然的畫面,反映出大女兒成為姐姐后的一系列變化,從大多拍攝新生兒的照片中脫穎而出,成為二孩背景下的佳作。
“看到就能拍到,但很多時候只有想到才能看到。”劉宇建議攝影師從時代性、差異性、接近性、普遍性四個方面思考選題,盡量記錄身邊的題材,這樣離成功更近。
攝影師劉磊扎根潘莊村拍攝30余年,記錄下我國鄉村建設發展的點點滴滴,從他的爺爺奶奶拍到大隊書記,從紅白事拍到鄉村關系,從留守青年拍到城鄉生活。在劉磊鏡頭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潘莊村》成為反映我國鄉村變化的龐大攝影工程。劉宇建議全國攝影家學習劉磊的創作經驗,“瞄準一個題材,長期拍攝下去”。
對于影像記錄的意義,劉宇分享了自己拍攝女兒成長經歷的照片和視頻。
這組首次公開的家庭照里,記錄了劉宇女兒出生到上學,學音樂到哈韓留學,再到就業交友,內容既有趣又直抵人心。以此為基礎編輯的視頻紀錄片《青春思密達》獲得了24屆國展的金質收藏獎。觀看直播的網民紛紛評論,“很有啟發,作品背后一定要有故事”,“怎么把女兒的成長記錄得這么完整,羨慕!”“拍攝即逝去,逝去即永恒!”
“什么是好照片,就是你翻看老照片時帶來的感動。”劉宇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