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瞰武昌。

武昌古城建城 1800 年主題宣介會上,元宇宙數字人“武暢兒”推介“武昌十景”。

武漢數創大廈。

以碳匯大廈為核心,武昌正加速構建全國碳金融集聚區。
江城七月芙蓉開,千年古城迎君來。
武昌,擁有1800年建城史,自古就是縣、州、府和省治所在地,是武漢的城市根脈所在。
三國時期,這里是孫權建立的軍事堡壘夏口城;唐宋時期,這里是東南巨鎮鄂州城;元明清時期,這里是湖廣會城武昌城。如今,作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武昌是集首府、首善、首義、首創、首位于一體的“五首之區”。
1800年深厚歷史積淀出武昌獨具魅力的城市氣質,孕育了武昌人“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創新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推動著武昌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勇毅前行。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武”字頭國企在此布局,奠定了武昌發展的堅實基礎;進入新時代,武昌區經濟發展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突破1000億元、2019年突破1500億元、今年有望超過1800億元,近三年始終處于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全省首位,是名副其實的“楚天首區”。
大江大湖大武漢,江流賢勝武昌城。
武昌是一座歷史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夢想之城、活力之城。站在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的歷史節點上,每一位來賓、每一位朋友一定能在這場相遇相知的千年之約中感受到不一樣的“人間煙火”,一定能在這座楚韻深厚的千年古城中追尋到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大成武昌等你來
江流賢勝,大成武昌。武昌“成”于何處?
7月17日的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主題宣介會上,武昌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從7個維度對“大成武昌”進行詮釋,全方位、立體式展示武昌古城的過去、當下和未來。
“我們向大家發出盛情邀約,邀請海內外有識之士選擇武昌、投資武昌,做武昌發展的‘最佳合伙人’,與我們一道共創未來!”
成在區位優越
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眾多的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和省屬國企在此辦公,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
武昌全域位于二環以里,是典型的中心城區,5條地鐵穿城而過,16條城市主干道貫通南北,火車站、汽車站等布局其中,是一座四通八達、暢通內外的樞紐之城。
從武昌出發,3小時可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可以說,在武昌,家門口就是服務配套。
成在科教興盛
武昌集聚了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等25家高校院所和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在校大學生超20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4萬余人。
武昌駐區兩院院士達28位、占全省近40%,是全國知名的智力資源密集區。
在武昌,高端人才觸手可及、創新創造隨時發生。
成在產業繁榮
武昌總部經濟發達、樓宇經濟興旺,現代服務業占比達89%,已吸納世界500強企業63家,集聚各類金融法人機構360余家,擁有億元以上樓宇23棟。
武昌承擔了全國70%的高鐵、超高壓輸變電和深基坑設計,世界最大純商業體武商夢時代、全球店王華聯SKP商場等一批高端商業體在武昌布局,年接待游客近3000萬人次,高端服務業領跑省市。
在武昌,高端服務業正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聚寶盆”。
成在動能澎湃
武昌區搶抓時代機遇,依托豐富的數字科創資源優勢和“中碳登”落戶契機,堅定發展數字經濟、雙碳產業,先后發布實施“黃鶴樓星空”計劃和碳金融集聚區建設方案,組建總規模50億元的首義科創母基金,積極推進“一谷一廊多帶”數創空間布局落地,著力建強數據智能、北斗應用、碳金融三個創新應用平臺,努力打造面向未來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正推動著區域轉型發展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武昌全區已形成支持數字經濟和雙碳產業發展的強大共識。
成在尊商親商
武昌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創新推出“零號員工陪伴成長”活動,健全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制度,從企業落戶的第一條短信問候,到企業經營中的困難煩惱,再到企業成長中的政策支持,武昌區始終堅持主動對接、全程陪伴、傾力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2020年以來,武昌在全省營商環境評估考核中取得3年綜合第一。在武昌,企業家就是自己人、就是真朋友。
成在生態優美
武昌依山傍水、濱江濱湖,既豪邁氣派又精致靈動。全區擁有16.7公里長江岸線,8個湖泊、6座山體,公園和街頭游園116個,綠化覆蓋率超40%,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穩定在80%以上,是武漢首個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中心城區。
在武昌,居住于鬧市高樓也能品山水之味,行走在市井巷陌也能享湖草之樂。
成在幸福宜居
武昌擁有全省最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及各類公共服務配套,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南醫院等三甲醫院8家,每千人醫療床位數達15張,人均期望壽命超81.4歲,百歲老人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基礎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在武昌,幸福武昌的軟實力已經成為“五首之區”的硬支撐。
主攻“雙碳”產業、數字經濟轉型突破
“楚天首區”發力奔跑新賽道
2018年起,武昌地區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位居武漢城區第一,也是全省縣(市、區)第一,近3年在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上穩居全省首位。
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認為,“楚天首區”的成效得益于武昌堅持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以總部經濟為引領、樓宇經濟為依托,聚焦發展金融服務、工程設計、商業商務、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導產業。
在傳統優勢產業賽道持續發力的同時,武昌瞄準全球產業變革和技術變革前沿趨勢,以總部經濟為引領,圍繞“1+8”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加快現代服務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挖掘經濟增長新動能。
近年來,武昌積極圍繞“雙碳”產業和數字經濟產業謀求轉型突破。
一方面,武昌出臺了全國首個碳金融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成功獲批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組建運行中國(武漢)雙碳產業暨碳金融研究院,并搶先招引落地了一批雙碳產業鏈企業,在雙碳產業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全國首創提出建設全國碳金融集聚區:武昌區樹立全國碳金融標桿,圍繞碳交易、碳登記、碳結算、碳資產、碳基金、碳普惠、碳核查、碳征信、碳評級、碳咨詢、碳研究、碳科技等涉碳細分產業鏈開展招商布局。
打造全國低碳產業園示范標桿:武昌區以“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和“武清所”等要素企業為首,重點引進在國際、國內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雙碳產業鏈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打造雙碳產業總部生態圈。引導與總部配套的業務、技術等部門、團隊圍繞碳匯總部在區域內集聚,形成以碳匯大廈為核心的“1+N”雙碳產業空間格局。
此外,武昌謀劃大力發展以北斗應用、軟件服務等為突破口的數字經濟。去年,武昌區發布了加快數字科創產業發展的“黃鶴樓星空計劃”,規劃布局了“一谷一廊多帶”數創空間,錨定北斗應用、軟件服務等重點產業。
目前,全區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武漢數創大廈已建成啟用,總體量36萬平方米的小洪山科學城、珞珈山創新港等創新載體正加速建設,阿里巴巴、華海智匯、浪潮集團、微盟等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已落戶發展。
為護航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武昌區還建立了完備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支持體系,計劃每年安排1億元政策性資金,圍繞產業做強、企業成長、空間活化、人才引育四個方面,吸引、培育、匯聚一批引領行業未來的高能級企業和高層次人才,讓數字科創企業在武昌大地上“繁星”滿天、“明星”璀璨。
同時,武昌區完善有包容力的金融環境。組建了規模50億元的武昌科創母基金,建立招投一體、投貸聯動機制,加大對數字科創企業的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多方式全鏈條金融支持力度,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企業融資體系。
策劃:中共武昌區委宣傳部
撰文∶吳迪 況昕昀 劉方舟 刁少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