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日料消費受到哪些影響?國內水產市場又出現了哪些變化?央視財經記者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進行了探訪。
北京日料店:食材全球采購
客流量與往日持平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全國連鎖的日料店,記者8月25日了解到,上座率和往常的工作日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相對持平,大概有8成左右,客人沒有減少,同時外賣單量有所增長。
日料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早在半年前,他們就做了相應的準備和調整,減少了日本食材的使用。

某日料連鎖餐廳創始人邢力介紹,該品牌全國18家餐廳整體的營業狀況還是良好的,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食材是全球采購,比如挪威的三文魚、俄羅斯的牡丹蝦、法國的生蠔,而且很多國產的海產也非常好,例如福建的鰻魚,所以并不依賴日本的食材。
采訪中,多家人均消費超過1500元的日料店告訴記者,一些新鮮生魚食材確實來自日本,今后會考慮從其他國家進貨。
上海日料店:
店家表示原材料非來自日本
事實上,在海關總署的進口禁令之前,上海的不少日料店已經紛紛開啟了食材替代方案。

記者走訪了上海的三家日料店,人均消費都高于250元,店員告訴記者,這兩天生意基本沒受影響,但是確實有很多消費者會詢問原材料產地,他們表示,目前用的原材料并非來自日本。
事實上,從上個月初開始,我國海關總署就要求對日本進口食品保持高度警惕、強化監管。近日,上海金山區市場監管局針對部分商超、餐飲店開展了相關進口食品的突擊檢查,明確要求相關經營單位不得銷售我國海關明令禁止進口的食品。
深圳中高端日料店:國內原材料超八成
廣東是我國水產第一大省,也是國內日料門店數量最多的省份,僅深圳市就有2000多家日料店。
在廣東深圳的一家日料店,新到貨了鮮活的蝦夷扇貝和海老蝦,負責人表示,這些食材都來自國內產地。

根據日本水產廳2022年的數據,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水產進口來源地。目前,這些之前出口日本的水產品也第一時間成為國內中高端日料店的首選。

店長告訴記者,之前從日本進口的原材料占到六成以上,不過從7月份開始,他們就開始尋找替代品。目前,除了蝦、貝等產品外,一些日料店的魚生也已經調整為國內產地的。

深圳日本料理店主廚石利柱介紹,(目前所用海產原材料)八九成已經是國內的。金槍魚是用新西蘭的,比目魚、真鯛魚、大竹莢都是青島的,現在價格幾乎都上漲了10%到30%。

在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廣州市黃沙水產交易市場,不少攤主表示,近期隨著南海開漁,海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市場上已經沒有來自日本的貨源。
即便目前不少商家表示
用的原材料并非來自日本
但仍有部分消費者依舊心存顧慮選擇觀望
轉自央視財經
來源:北京交通廣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