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西寧11月3日電 題:青海反詐一線見聞:“技防+人防”筑牢反詐“防火墻”
作者 劉洋
“家興在于和,人生在于勤……遠盜賭,棄非分之想;重勤奮,圖有謀之規……”這是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多林鎮下浪加村內,家家戶戶傳頌的一份族訓。
下浪加村共219戶1064人,其中土族946人,占總人數的89%。村內70%的農戶參與“朔山挖掘”勞務品牌創建,2022年下浪加村村集體年收入達10萬余元,農牧業收入、勞務輸出等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從大通縣城驅車半小時左右,記者來到多林鎮下浪加村。“地理位置優越,村內人均收入可觀,但連續五年時間,下浪加村未發生被詐騙案件,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示范村’等稱號,實現了電詐案件零發案。”大通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蒲偉說。
多方聯動,“雙重身份”激活平安建設“神經末梢”
在村內議事亭中,民警正與村內老人一邊嘮家常,一邊傳播反詐知識。“這是今年4月,村內昝某差點被騙的詐騙手段,千萬記住,不要輕易轉賬……”通過講解新型網絡詐騙方式,再輔以“身邊人身邊事”講述鮮活事例,以案釋法,“穿警服的村黨支部副書記”任文龍在讓村民知曉詐騙分子常用手段、防范要點的同時,還利用“警民共筑平安群”,在線上不時喊話,為村民推送反詐知識。
“在這里通過群眾說事、明責辦事,從嘮家常到土地糾紛,從防詐信息宣傳到指導使用反詐APP,及時引導了村民對電詐不參與、能識別。”大通縣哈州派出所副所長兼下浪加村黨支部副書記任文龍介紹,民警通過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后,讓警務工作和村務工作具有“橋梁紐帶”作用,實現了警社聯動,將原本分散的安監、志愿者等力量產生了疊加效果。
目前,大通縣已在99個行政村實行了“穿警服的村黨支部副書記”,“村民們有事就直接來找我了,鄰里糾紛基層矛盾不出村、基層電詐類案件能得到更加及時有效勸阻。”任文龍說。
多措并舉,筑牢全域反詐“防火墻”
在村內一角,任文龍正在為村民詳細講解安裝“金鐘罩”小程序的步驟,現場幫助大家掃描二維碼來注冊使用。任文龍介紹,在注冊使用“金鐘罩”后,便會管理端、民警端、居民端三端同步,當詐騙電話信號與轄區民眾手機聯系時,數據庫便會響應推送,后臺會第一時間發出提示。同時,民警端也會及時收到預警信息,線下的網格員、民警等會第一時間前往勸阻。
“我們還通過成立反詐宣傳小分隊,針對典型案例進行短視頻制作和播放,組織民警以上門走訪、法制講座等形式,開展‘線上、線下’精準預防,構建起全鏈條反詐新格局。”大通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施偉介紹,今年以來,大通縣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現‘雙升雙降’趨勢,全縣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98起,同比2022年下降9%;破獲案件105起,同比2022年上升218%;抓獲犯罪嫌疑人和涉詐網上在逃嫌疑人270人;被騙損失1501.42萬元,同比2022年下降28%。
同時,青海省公安廳會同相關部門,試點組建“昆侖”反詐聯合實驗室,通過定期分析青海省電詐案件類型、還原受害人受騙場景,針對發案量高、短時間集中爆發的詐騙手段,依托線上優勢向各運營商手機用戶精準發送反詐公益宣傳短信52批次,總量達1.82億條。截至目前,累計關停涉詐高風險電話號碼3.6萬個,攔截垃圾短信2724萬條等,進一步推動了青海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