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級、整形、精制、包裝。近日,在湖北襄陽市南漳縣襄陽竹林翠峰茶業的自動化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將每公斤售價118美元的玫瑰紅茶裝入印有“襄陽高香茶”品牌標識的盒子里。竹林翠峰茶業總經理胡長安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已經出口210噸共計1300萬美元的茶葉,預計全年將突破2000萬美元。
作為湖北茶葉主產區之一,襄陽有著3000多年種茶歷史,明清時期是“萬里茶道”的重要轉運中心。2012年,襄陽高香茶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十年磨一劍,泡好一杯茶。”襄陽市政協主席、市茶葉產業鏈鏈長李詩表示,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襄陽高香茶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品牌強、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民生產業
秦巴山脈,云霧繚繞,勾畫出一道道美麗的曲線。北緯31°14′—32°27′,是茶葉生長的黃金地帶,襄陽高香茶的主產地南漳縣、保康縣、谷城縣就位于這一區間內。
清晨6點的保康縣店埡鎮,隨處可見挎著籃子的茶農在采摘新發的嫩芽。“我們店埡是有名的茶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大家都是每天清晨或傍晚天氣涼快的時候去采,更有勤奮的茶農,頂著中午的大太陽都要去采茶,因為采摘的鮮茶當天就能賣出去補貼家用。”店埡鎮神農村村民李正平說。
店埡鎮現有茶園面積達4.3萬畝,12個茶葉專業村,20余家茶葉加工廠,生產毛尖、銀劍、炒青、龍井等十多個品種,年產茶葉600萬斤左右,產值超2.5億元。從事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的人口占全鎮總人口達到一半以上,茶產業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
像店埡鎮這樣的以茶產業為支柱產業的鄉鎮,在襄陽南漳、保康、谷城的廣袤山區還有很多。如何用“一片葉子”敲開致富門?近年來,襄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做好“茶文章”。
在玉皇劍的茶山上有一座茶壇,它是鄂西北茶文化的地標,也是茶農百折不撓、不斷探索的精神象征,正如玉皇劍的創業之路——從難以支撐的改制企業到銷售產值4億元的“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從數千畝基地的茶葉加工廠到集“吃住行游樂購”于一體的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從一片茶葉發展到一個特色產業集群,湖北玉皇劍是“襄陽高香茶”成長的縮影。
湖北玉皇劍公司董事長張于學說,2008年,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吸納股東70多家,以合作社入股、以茶場入股,與茶農利益共享,讓茶農們充滿了干勁。
走進南漳縣香耳山生態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呈階梯狀分布,茶農們穿梭其間,采摘今年第一批秋茶。“秋茶受氣候、雨水的影響比較大,今年我們這邊的雨水比較充沛,秋茶產量比去年要高不少,按目前統計畝產能達到10多斤干茶。”南漳縣香耳山生態農業總公司負責人劉洪波說。
制茶車間里,新鮮的茶香彌漫整個車間,采摘回來的新鮮茶葉,經過攤晾、殺青、揉捻等多個步驟,制成最終的成品茶。“今年秋茶選用的是一芽一葉有機鮮葉做的秋毛尖,現在市場價格在700元一斤,目前銷售量還挺好的。”炒茶師傅劉普波說。
2022年,襄陽種植茶葉46萬畝,年產干茶2.2萬噸,實現綜合產值80億元。一片小葉子成為帶動10萬茶農增收的金葉子。“力爭2025年實現綜合產值150億元,把襄陽高香茶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襄陽市提出了茶產業三年發展目標。
提升品質
湖北玉皇劍茶業有限公司的加工生產車間里,6條生產線一字排開,剛采的鮮葉通過傳送帶,均勻鋪在“立體”晾曬平臺上,之后進入殺青機,接受熱風的“洗禮”,散發出陣陣茶香。“攤晾平臺、動態殺青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該公司總經理姚偉介紹,攤晾平臺讓鮮葉在恒溫條件下盡快失水,動態殺青讓茶葉受熱更均勻。
以前從炒制到烘干需要6個人8小時。新生產線只需3個人6小時就可以完成,且產品損耗降低5%,茶葉的香氣、口感、外形明顯提升。
據介紹,襄陽雖有茶葉加工廠300多家,但整體規模偏小,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偏低,有些甚至還停留在“柴火炒茶”階段。
從2021年起,襄陽全面推廣應用標準化、清潔化、連續化技術改造,鼓勵支持企業開展工藝革新和設備更新,對納入計劃的新建廠房、新購設備符合“襄陽高香茶”加工規劃布局、達到“襄陽高香茶”加工規范和品質表現的,給予最高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去年5月,湖北裕滿春茶業有限公司通過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開始自主出口茶葉。“很大程度得益于生產工藝的提升。”該公司總經理楊書成介紹,2021年公司有一批茶葉被合作企業檢測出高氯酸鹽超標,經查并非茶葉品質問題,而是楊絮飄落在茶葉上所致。為此,公司投資1100萬元對生產環境進行清潔化改造,引進全自動茶葉加工生產線,產品達到出口歐盟的標準。
良種是農業的“芯片”。從2018年起,襄陽市、縣兩級政府開始推廣適合本地生長的“福鼎大白”“中茶108”“巴渝特早”等無性系優良品種,免費向茶農提供茶苗,并在基地建設、田間管理、綠色防控、機械化推廣等方面給予補貼,鼓勵發展高標準茶園,改造老舊茶園。
“新建一畝茶園,首年補貼800元,第二年、第三年分別補貼500元,改造一畝茶園補貼500元。”谷城縣農業農村局茶葉辦主任蔣紹波表示,新建、改造一畝茶園分別需要投入8000元、2000多元,通過政府補貼提高了茶農的積極性。
品質和產量的提升,也為茶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谷城五山鎮西灣村村民姚興濤投入100多萬元改造了600畝老茶園,畝產實現翻番,干茶產量近2萬斤,銷售額超過1300萬元。今年,他又承包了200畝荒地新建茶園。
截至目前,襄陽已新建高標準茶園10萬畝,改造老茶園15萬余畝。該市計劃3年內實現高效生態茶園面積50萬畝。
好茶飄香
“襄陽茶區自然條件好、種植歷史久,先天優勢明顯,但由于過去很長時間都以小作坊、分散式經營為主,沒有及時形成強有力的支柱性龍頭企業和影響力強的區域公用品牌。”李詩說。
為改變這一局面,近年來,襄陽圍繞做優做強“襄陽高香茶”區域公用品牌,多舉措推動茶產業集群化、專業化發展。
得益于良好的生態,襄陽高香茶茶中的主要呈香成分多達68種,香氣成分香葉醇、橙花叔醇、植醇等香氣物質較大多數同類綠茶高10%以上。基于此,2009年底,襄陽市農辦聯合相關部門以及茶葉生產企業對襄陽茶產業情況進行廣泛調研、論證,決定以“襄陽高香茶”作為襄陽茶產業公共品牌進行打造。
2012年1月,“襄陽高香茶”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證書》,成為襄陽第一個以地市級名義注冊通過的地理標志商標。10余年來,襄陽市對茶產業共投入3億元扶持資金,從生產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經營主體扶持、產業鏈延伸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引導。
同時,按照“一個統一、兩個提升、三個走出去”的襄陽高香茶品牌建設思路,將全市茶葉企業、合作社都統一到襄陽高香茶公共品牌下。
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標準、共享品牌、共同打造、共有提升”的原則,襄陽市組建了襄茶集團促進茶業品牌建設,采取“企業品牌+公共品牌”雙品牌運作模式,將全市名茶品牌整合到“襄陽高香茶”大品牌下。
如今,該市已打造“漢家劉氏”“玉皇劍”“水鏡莊”“荊山錦”4件襄陽名茶“中國馳名商標”,并將“磨坪貢茶”“羊角山”“香耳山”“威杰”“白云觀”“藍溪”等一批地方名優茶品牌全部納入“襄陽高香茶”品牌旗下。
今年4月,在湖北省首屆“楚茶杯”斗茶大賽中,“襄陽高香茶·玉皇劍”斬獲綠茶茶王,標志著“襄陽高香茶”再次躋身全國頂級優質名茶行列。今年9月,在第二屆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上,代表襄陽參會的“襄陽高香茶”地理標志喜獲“2023年十佳單位”榮譽。2022年,“襄陽高香茶”已成功入選第二批中歐地理標志互認協議名錄。
襄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胡海洋說,隨著種植、加工品質的提升,襄陽高香茶正迎頭趕上,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先后入選中國農業區域公共品牌300強、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品牌價值近10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