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肖慧婷 通訊員 王瑞
“您放心,做司法鑒定醫院方肯定會百分百配合。有了鑒定結果我們也好調解您與醫院的糾紛。”
“如果您堅持想走訴訟程序,右手邊的公共法律服務窗口有律師幫您整理起訴材料,司法鑒定結果也會在訴訟中被采用。”
11月3日上午,“荊楚政法基層行”宣傳調研團來到“全國百強縣”枝江市,走進該市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主任白敏正在為前來咨詢醫療糾紛的居民分析解決途徑。
群眾信訪接待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枝江市綜治中心的大門旁掛著10塊門牌,標志著綜治中心是由10個中心整合而成的實戰化共治平臺,通過各中心“集成共建、多元共治”,調“百般事”,解“千家憂”,實現矛盾一站式化解,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日前,枝江市委政法委“矛盾一站化解 平安共同締造”項目獲評省委政法委“新時代湖北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一等獎。

宣傳調研團走進枝江市綜治中心。記者 周光潔 攝
聯動共治 平安一體創建
“這里是中心的研判室,我們每天下午四點連線各鄉鎮,對當天收集的問題排查處置,365天從未間斷。”在中心一樓的視頻會議室,枝江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楊明向宣傳調研團介紹道。
枝江市綜治中心實施“日排查處置、周研判會商、月督辦調度”工作機制。以市綜治中心為“信息中樞”,集中收集研判“警情、訪情、訴情、社情、輿情”,市直部門、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每日推送社會風險,為綜合研判、指揮調度提供支撐,實現矛盾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宣傳調研團走進枝江市綜治中心一樓大廳。記者 周光潔 攝
據統計,中心年均收集處置情報信息8000余條,下發風險提示1500余條。
2022年5月19日,枝江市綜治中心接收到一起因情感糾紛而服用安眠藥自殺的警情,迅速安排所在村(社區)網格員進行上門關照,但當事人吳麗(化名)始終對糾紛閉口不言。
通過向鄰里街坊深入了解,網格員得知吳麗的男友龐某長期早出晚歸、不與任何鄰里來往,便迅速向鎮綜治中心報告。當日下午,鎮綜治中心指派社區民警和婦聯干部上門走訪,吳麗最終吐露心聲,將遭受龐某長期酒后暴力,且其無身份證件等情況全盤托出。
5月20日,市綜治中心召開“周研判會商”,明確由安福寺鎮派出所迅速出警與龐某見面。經信息采集篩查比對和突擊審查,嫌疑人龐某對其22年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在龐某刑事拘留后,中心還指派心理咨詢師、法律工作者及婦聯干部對吳麗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她從遇人不淑的“后怕”中走出陰影、重拾信心,案件得以圓滿化解。

“荊楚政法基層行”宣傳調研座談現場。記者 周光潔 攝
“枝江市綜治中心通過力量集成、信息集成、智慧集成、管理集成、服務集成的‘五集成’運行模式,做實情報收集、綜合研判、指揮調度、聯動處置工作閉環,將矛盾糾紛發現在源頭、化解在苗頭,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枝江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趙進說。
近年來,枝江市建實用好綜治中心,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人員吸附在當地,全省群眾安全感測評、信訪指數排名穩步上升,并保持在全省前10。
訴源治理 矛盾一站化解
“11月1日值班領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江城;11月2日值班領導:市政府黨組成員岳忠軍……”一走進枝江市綜治中心大廳,墻上張貼的《11月份市級領導值班接訪活動安排表》引起了宣傳調研團的關注。
“有問題、找領導”是一些群眾在反映問題時提出的訴求之一。為此,在“群眾信訪接待服務中心”特地設置了辦公區,每個工作日都有一位市級領導在此接訪,接訪名單每月公示。

群眾在“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咨詢問題。記者 邱玲鵬 攝
緊挨著“群眾信訪接待服務中心”的,是“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窗口。矛調中心入駐有醫療、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物業等10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平均每周調解矛盾糾紛6件以上,調處成功率90%以上。
今年年初,枝江市綜治中心接到一起長達3年的矛盾糾紛案件。2019年,七星臺鎮村民許明(化名)駕駛無證三輪車與陳和(化名)的父親發生交通事故,受害人住院5個月后因治療無效死亡,許明承擔該事故全部責任。然而,雙方就事故賠償事宜一直協商未果。
“該案事故責任認定清晰,但肇事人家庭貧困,即便進入訴訟程序,在審判執行階段受害人家屬提出的40余萬元賠償訴求恐無法實現。”枝江市綜治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經過情況了解,調解員得知許明自幼患有腦疾,與母親相依為命。事故發生后,家境愈發困難,其母長期以淚洗面、精神不振。
據此,枝江市綜治中心做出會商研判:由調解員與陳和進行深入溝通、降低預期;由信訪、法院等部門為許明酌情申請解難救助資金,用于賠付;由心理服務中心對陳和進行心理疏導,對許明母親抑郁情緒進行干預幫扶;由東林村對許明家庭加大幫扶解困和普法教育。
經過多部門、多輪次溝通調處,陳和念及許明及其母親在陳和父親住院期間一直陪護照料,最終將訴求從“要錢”變為“要說法”。許明及其母親在調解員的組織下對陳和及家人進行正式道歉,陳和同意賠償金額由40余萬元降低至6萬元,雙方于今年4月共同簽署《調解協議書》,糾紛得到解決。
近年來,枝江市綜治中心大力推進訴源治理、訴調對接工作有序開展,法官工作室、訴訟服務、速裁審判團隊、心理咨詢團隊等入駐中心,充分發揮矛盾糾紛“終點站”作用。通過訴前調解,可以最大程度的簡化矛盾糾紛的解決流程,當事人在中心各部門的主持之下采用非對抗的方式協商解決糾紛,消除訴訟過程中的對立情緒,更有利于預防矛盾激化。
“訴調對接室、速裁審判庭有市法院法官、書記員常駐辦公。訴調對接室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速裁審判庭可當天受理、當天辦結申請司法確認類案件,入駐以來平均每周開庭3次以上。”枝江市法院院長丁盼說。
共治共享 匯聚基層治理合力

宣傳調研團走進丹陽社區。記者 周光潔 攝
為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枝江市依托市鎮村三級社會綜治中心、980名網格員、4991名聯戶長五級力量,對全市17.4萬戶村(居)民全覆蓋聯系。
村(社區)級中心建立“1+4+N”平安團隊:“1”指村(社區、小區)黨組織書記,“4”指駐點(包片)民警、民調治保委員、網格員、聯戶長,“N”指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心理咨詢師專業社工等。按照“三室一窗”標準,規范化建設村(社區)綜治中心,打造民意表達“連心橋”、矛盾糾紛“終點站”。依托黨員、聯戶長家庭,拓展群眾議事場所建設,把“議事廳”搬到村(居)民家門口。
“丹陽社區是枝江市新興商品房住宅社區之一,現有42棟住宅樓、居民2843戶8000余人……”3日上午,宣傳調研團走進丹陽社區,看到夕陽紅文化館、兒童精靈之家等生活空間豐富,居民生活便利、小區環境優美、鄰里關系和睦,基本實現“和諧社區,幸福家園”的美好愿景。

宣傳調研團了解丹陽社區開展基層治理情況。記者 周光潔 攝
近年來,丹陽社區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社區以樓棟為最小治理單元,按照單元設置55名聯戶長,制定“五勤五員”聯戶長工作職責。重“眼勤”,當好社區“信息員及時反饋聯戶民意和所管轄的突發事件;重“腿勤”,當好社區“調解員”,著力強化基層鄰里糾紛組織聯戶居民參加社區群防群控等等,充分發揮聯戶長聯系社區和居民“紐帶”作用;重“腦勤”,當好“辦事員”積極策劃和組織聯戶居民日常活動,加深聯戶居民情感、增強社區凝聚力等等,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
“大家看,不遠處山坡上的標志建筑,就是我們‘吉吉村’的吉祥物——橘貓。”在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的網紅打卡點“吉吉村”,村黨支部書記周代年熱情地介紹道。
漫坡的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橘子,與“吉吉屋”“吉吉餐廳”相映成趣;“橘子工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吉吉”文創產品……很難想到,2014年還是守著橘林發愁的貧困村,如今搖身一變,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淘寶村”“湖北省十大美麗鄉村”等多項榮譽。向巷村的美麗蝶變,離不開治理能力提升帶來的推動力。
基層治理是激發農村活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向巷村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通過實施共享道路、共享堰塘、共享溝渠、一桌飯莊等項目,建立“以獎代補”機制;構建“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村集體年收入20萬元以上;構建積分記錄、審批、公示、兌換等積分制治理模式的全閉環運行機制,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共治者”,實現一體化發展、一體化治理、一體化共富。
“全國百強”是枝江的標志之一,既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也是全國治理能力“百強”。社會和諧穩定,群眾才能安居樂業,枝江市用城市“平安指數”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