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丁凡
他離開了,妻子顫抖著手,把他生前用過的筆記本捧在心口,久久不愿放開。
他離開了,電話那頭曾被服務過的退役軍人哽咽了,“還沒來得及當面向他道聲謝。”
他離開了,同事們發覺,那陣熟悉的爽朗笑聲再也不會響起,但卻記住了他干事的勁頭,默默將一個個難啃的硬骨頭接連拿下。
他就是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處二級調研員,錢鋒。

錢鋒(右二)到退役軍人家中走訪。通訊員供圖
妻子熱淚滾滾
“他這些年每一天都操心著工作”
“梳理為部隊辦實事情況,盡可能詳細”“檢查調研各區創建雙擁模范城情況,明天報方案”“慰問活動需提前采購慰問物資”……在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415辦公室,錢鋒生前辦公桌上,攤開的筆記本抬頭時間停在2024年2月26日,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密密麻麻記的事都與武漢雙擁工作有關。
武漢已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今年,英雄城市將爭創八連冠。
從部隊轉業進入民政系統,后又到新組建的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錢鋒先后3次參與四年一屆的武漢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工作。
今年春節前,錢鋒忙著為節后走訪駐漢部隊做準備,他仔細收集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他說,“這關系到我們今年要為駐漢部隊辦哪些實事,要全力做好服務。”
2月26日一上班,錢鋒與同事們聚在一起討論工作事宜。會開到一半,處室領導陳善舜發覺錢鋒臉色不對勁,讓他回去休息,他搖頭婉拒。會后,同事找過來提出“陪你去醫院”,又被他拒絕,“你們都忙,一來一回一個上午沒有了”。
直到中午快下班,他勉強同意上醫院,被同事們扶上車后,給妻子打去電話,電話還未掛斷,手機便滑落在地……
辦公室里,筆記本攤開著,需要整理的資料文件還擺在桌上,一旁的半杯茶水早已冰冷。
丈夫離開半個月后,妻子劉曉波第一次翻開丈夫的工作筆記本,她原以為自己做好了準備,卻依然止不住滾滾熱淚,“開年后的每個工作日都是飽和的,或者說,他這些年的每一天都操心著工作。”
3月,春花爛漫,武漢雙擁主題活動次第展開,城市為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全力沖刺。每天,同事們從錢鋒生前的辦公室走過,步履匆匆,誰也不松懈。他們帶著不約而同的默契,“這是老錢生前最惦記的事,我們一定要做好”。
退役軍人們評價
“把我們的事當自己的事,跟我們坐一條板凳”
“他的辦公電話是指導我辦事的熱線。這么好的干部,怎么就走了……”軍屬鄧嬌嬌聽聞錢鋒離世,喃喃自語,許久不能相信。
優撫是指國家和社會依法對軍人及其家屬為主體的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和精神撫慰,錢鋒所在的優撫處,面臨退役軍人、軍屬不同訴求及急難愁盼問題。
有人申請、落實待遇,有人要轉接、延續待遇……有時,因證據缺失等多種原因達不到辦理要求,這對從事優撫工作的人來說極具考驗,既要有服務群眾的真心,也要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和辦事能力。
鄧嬌嬌的丈夫馬柏強退役前患上慢性重疾,30多年過去,一直沒有申請辦理“殘疾軍人證”。2015年,想要辦“殘疾軍人證”,可證明材料全無,鄧嬌嬌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到“組織”。
“沒想到組織這么幫我們。”鄧嬌嬌說的“組織”就是錢鋒和他的同事們。
傷殘發生已過去幾十年,辦證至少要準備原部隊、社區、醫院、戰友四方面的材料。錢鋒細致地向鄧嬌嬌講解了辦事流程,并給了她辦公電話,叮囑她遇到困難隨時聯系。“我不止一次給錢鋒打電話,不管什么時候,他都是熱情地當著‘熱線指導’。”辦證需要的材料多,錢鋒一邊安撫鄧嬌嬌,同時協調省市區退役軍人部門,完善證據材料。
一年后,事情辦成了。大熱天,鄧嬌嬌提了西瓜送到錢鋒辦公室,錢鋒不收。她疑慮“東西太輕”,又買了好煙送去,錢鋒臉上帶著一貫熱情的笑,連連擺手。
“我和他從未見過面,僅僅通過3次電話,他很熱情地幫忙解決問題。”今年58歲的退役軍人賀祖祥無比遺憾,含著淚說,“還沒來得及當面向他道聲謝。”
賀祖祥是參戰退役軍人,退休后,他辦理相關退役軍人待遇的轉接手續,一時辦不下來。戰友推薦他去找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錢鋒試試,“他辦事認真、實在。”
電話打過去,錢鋒親切地說:“老賀,作為戰友,我相信你說的情況,但要等按程序核實完,明天給你回話。”第二天上午,賀祖祥果然接到錢鋒的電話,“核實準確,正在協調兩個區解決。”之后,兩人又電話溝通過一次。
今年1月,待遇落實了。賀祖祥本打算年后當面致謝。沒想到接到錢鋒同事電話,告知噩耗,并問:“您的事辦好了嗎?他生前交代過。”頓時,淚水模糊了賀祖祥的雙眼。
“他是會想辦法的好干部啊!”退役軍人高光宗回憶,2015年,高光宗的戰友需要辦理殘疾身份認定手續,按當時的規定,每月召開一次殘情鑒定會。錢鋒在接訪中得知,一些患有重疾的參試人員在短期內離世,曾出現“證辦下來人卻去世”的情況。他隨后上報相關情況,在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推動下,為參試人員建立評殘綠色通道,三天即可出具鑒定結論,這一制度從那時起沿用至今。
妻子劉曉波回憶,丈夫長期接待有各類訴求的退役軍人,“聽他說,通話記錄常常一天近百個,忙得連喝水的時間也沒有。”去年,錢鋒因眼部手術住院,醫生開的醫囑是休息半個月,他術后第3天就出院上班了。
這些年來,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政策更完備、服務更精準。錢鋒曾這樣引導剛參加工作的同事:“只要材料齊全,不違反政策,我們一定全力為他們把事辦好”。
同事楊應松回憶,幾位退役軍人都對錢鋒有一致的評價,“把我們的事當自己的事,跟我們坐一條板凳。”
同事敬佩
“有難就解難,有關就闖關,工作給他我很放心”
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二級巡視員徐元明回憶,2018年底,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建,他與錢鋒一起從市民政局轉隸進入新單位。按照工作要求,2019年5月,要組建市、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兩級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在同年底前要建起來。
當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邊組建、邊運行,又要完成全市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誰來干?徐元明第一時間想到錢鋒,“這項工作從無到有,難在哪?各級工作進度要同步,工作標準也要一致,必須達到中央和省委規定的硬杠杠。”
同事李保國的辦公室與錢鋒同在一樓,他回憶起,當時,錢鋒忙著起草組建方案、籌備工作協調會,辦公室經常到深夜還亮著燈。
很快,機構組建到位,編制也解決了,但在全省開展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督查時,仍有少數區、街道、社區存在問題。其中,最棘手的是人員問題,街道一級的人員實在無法保證。
如果按常規招聘來辦,時間來不及。錢鋒想到了開展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專項招聘。這是此前他從未接觸的工作。在人社部門的指導下,錢鋒迅速進入角色,從統計空崗、申報計劃、發布公告、接收報名到筆試、面試等環節,3個月后,126名工作人員經公開招聘進入市、區、街道(鄉鎮)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卡在督查整改最后時限完成。
2019年12月,全市15個區和169個街道(鄉鎮)、3000余個社區(村)退役軍人服務站完成驗收,徐元明深知其中不易,“有難就解難,有關就闖關,工作給他我很放心。”
優待證是退役軍人優待證和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遺屬優待證的簡稱。發布優待清單、拓展優待項目工作也由錢鋒主導。
為做好工作,錢鋒和各區工作人員跑遍相關職能部門、企業、行業協會等,積極溝通對接,努力提升優待證“含金量”。
在對接洽談中,一家景區負責人表示愿意在節慶時間為退役軍人提供優待活動,但對簽下長期協議有所顧慮,“企業需要考慮經營問題,實行優待后會不會減少景區收入?”
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錢鋒多次上門,以此前簽約的其他景區作為比照分析,拿出了一本分析材料,里面列清景區實行優待政策后預計增加的游客增量及預期收入,還會為景區帶來正面影響,利于樹立品牌形象,這套材料最終說服了企業負責人簽約,“我們理應支持工作,但沒想到您會這么認真地對待。”
今年春節期間,雖然持優待證來游玩的退役軍人不少,但他們也帶來了家屬,與去年同期相比,景區收入有明顯增長。比對過經營數據,景區負責人心服口服:“協議簽得值,還真要感謝他的堅持。”
在錢鋒的努力下,全市18家公共體育場館全部將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納入低免開放優待范圍,43家A級以上收費公共文化設施和旅游景區全部提供優待,220項優待項目向全國退役軍人發布,拓展了“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外延。
戰友們說
“他是一名真正的軍人,較真、勇敢,不怕困難和挑戰”
錢鋒的追悼會,妻子劉曉波為他選定的遺照是軍裝照。照片中的人,身穿白色海軍服,笑容燦爛,颯爽英姿。兩人相戀時,錢鋒正在部隊服役,這身白色海軍服格外吸引她。
錢鋒幾乎不為自己買衣服,劉曉波明白,軍裝是他心底最鐘愛的服裝。
1989年,20歲的錢鋒入伍至海軍某艦艇服役。在新兵集訓期間,錢鋒鉚著勁訓練,考核時所有科目全優。入伍兩年,錢鋒以優異成績考入海軍工程大學,軍校畢業后又留校當教員。
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個人……錢鋒的檔案里,記載著他在部隊獲得的系列榮譽。戰友唐洪和與錢鋒相識30多年,對他評價極高,“他是一名真正的軍人,較真、勇敢,不怕困難和挑戰。”
在海軍工程大學,“衡陽搶險英雄群體”杰出代表劉曉松雕像至今屹立在校園里。1999年7月9日,13名海工大畢業學員前往南海艦隊報到,途中所乘列車突發脫軌傾覆事故,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把幾百名受傷旅客從列車中搶救、轉移出來,劉曉松壯烈犧牲,“這個英雄群體就是錢鋒帶出來的。”
2012年,錢鋒轉業到地方從事優撫安置工作,至今已有12年。江夏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趙成豐曾和錢鋒到退役軍人家中走訪,對他特有的溝通方法印象深刻,“開口就跟退役軍人拉家常,回憶部隊生活,一下就親近很多。”
錢鋒對同事說:“從軍人到服務現役、退役軍人,我這輩子都和軍人分不開。”
劉曉波有一個遺憾,錢鋒曾對她說,作為軍人,最想去的地方是到北京看一眼天安門,“這些年,他好像沒有不忙的時候,說過要一起去北京,他總是走不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