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論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39.6%,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連續5年穩步提高。從大國重器到民生農產品,大批科技創新成果跑出“加速度”,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研和生產的重要橋梁,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推動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充分挖掘創新價值,打通科技、教育、人才與經濟相結合的通道,暢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作用。廣西年內計劃征集發布區內外技術成果1000項以上、區內企業技術需求信息1000項以上,推動200家企業與區內外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實施產學研合作技術攻關項目100項,共建一批創新平臺,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體制機制創新、合作成效突出、效應明顯的創新產業示范項目。
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產學研協作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們可以通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創辦評估咨詢、技術經紀、企業孵化、轉化交易、金融服務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建政府、產業、高校協同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中試公司,重點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小批量試生產等面向社會開放的中試平臺,打造專業技術轉化經紀人團隊,促進創新鏈、產業鏈高度融合,加深企業家與科學家的深度對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據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介紹,北京2023年技術交易實現“雙突破”,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突破10萬項,達106552項,比上年增長12.1%;成交額突破8000億元大關,達8536.9億元,增長7.4%。在4月27日舉行的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京津冀技術交易成果對接會上,京津冀三地政府、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創新組織、科技服務機構及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主體等嘉賓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聚焦京津冀技術交易成果,進行對接交流,探索京津冀技術交易協同發展有效途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協同聯動共促京津冀產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首先要加強地方政府部門、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和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體系等各方協同,深化公證監督、價值評估、創新咨詢等技術轉移類科技服務,推動高校院所、孵化平臺、科創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精準對接,用最優服務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例如在浙江,各地堅持“政府護航,市場主導”的轉化機制,助力鄉村振興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湖州市“蒲公英計劃”助力科技成果“化雨落地”,嘉興市院企雙向對接活動為市場與科研搭建橋梁,麗水市科技計劃成果驗證基地暢通轉化通道,等等。
其次,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向高校院所“放到位”。探索賦權改革新模式,在成果轉化之前確定所有權,將職務發明人在轉化后享有的股權獎勵前置為產權獎勵,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認定機制,保障職務發明人權益。我們看到,上海的“賦權改革”模式、四川的“分割確權”模式、安徽的“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內生活力和動力,簡化了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國有資產管理程序,有效縮短了大量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轉化時間。
最后,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體系。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各環節金融支持方式,發揮科創基金對科技成果價值發現的先導作用,發展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場交易定價辦法,探索技術交易與資本市場對接機制,并充分發揮金融投資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的作用。
(作者:胡弋弋 封雷,分別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八八戰略”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