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縣鎮茶葉產業規模較大、相對集中,你們在排查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問題?”日前,湖北省遠安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來到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督導了解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進展及遇到的困難。據了解,此次專項治理開展以來,類似的督導每月都要開展一次。
今年4月,遠安縣紀委監委聯合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在全縣開展為期6個月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緊盯資金用途、資金撥付、項目實施管理、項目資產運營、項目收益使用等方面問題,對2022年1月以來各級財政資金實施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情況進行摸底排查。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的實施、運營,資金體量大、牽涉范圍廣、專業要求高,加之掌握信息不對稱,監督執紀帶有一定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該領域風腐問題發生風險。”遠安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覃雯雯告訴記者,為化解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風險隱患,促進幫扶項目良好運營,推進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開展專項治理中,該縣探索借助大數據提升發現問題線索的能力。
大數據如何助力監督執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發揮作用的是縣紀委監委聯合縣發改、審計、鄉村振興等部門建立的“智慧防返貧監測預警云平臺”。這朵“云”集納了新增低保、特困等重點對象基本信息,同時整合醫保、民政等15個重點部門數據資源,通過分析比對,能實時了解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干部走訪幫扶進度,及時跟進農戶訴求處理進度等。
“平臺打通數據壁壘,最大化發揮部門數據在防返貧監測預警上的作用。”覃雯雯說,去年8月,平臺通過“產業發展驗收數據”與“產業發展計劃數據”碰撞比對,發現舊縣鎮村級產業項目經濟效益數據異常,向縣紀委監委及相關主管部門分別推送了一則紅色預警信息,提示村級產業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果不明顯。“接到預警后,我們發揮‘紀巡’聯動優勢,請當時正在鎮上巡察的縣委第三巡察組進行核查。”
經過一周駐點巡察,發現該鎮洪家村原村黨支部委員、財經委員洪某某違規套取該村蔬菜大棚項目資金用于其他開支,致使相關項目運營管理不善,蔬菜大棚損毀長期未能修繕。洪家村蔬菜大棚損毀,造成該村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最終,洪某某因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開除黨籍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舊縣鎮黨委也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等問題,收到紀檢監察建議,被責令限期整改。
案件的查辦并非最終目的。據悉,遠安縣紀委監委在案件辦結后的幾個月里,深刻剖析該案暴露出的問題,做實以案促改,同時加強類案對比分析,查找發現了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建設領域存在的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制度建設薄弱點,督促推動專項治理。
通過案件辦理推動一域治理,“智慧防返貧監測預警云平臺”也繼續發揮著作用。
覃雯雯介紹,平臺設有訴求通道,為農戶反映問題需求提供便利。紀檢監察機關將群眾訴求辦理情況納入監督清單,作為各鄉鎮紀委、各派出紀檢監察組日常監督重點,對職能部門政策落實不力、幫扶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嚴肅追責問責,推動各鄉鎮各單位最大限度紓解農戶現實困難。專項治理以來,結合平臺的排查預警、訴求篩查以及業務數據比對功能,累計發出預警信息60余條,推動問題整改20個,查處問題1個,處理處分4人。
“‘智慧防返貧監測預警云平臺’實現各部門政策落實數據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領域監督質效。”遠安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下一步將系統梳理產業項目建設領域廉政風險點,督促相關部門深入查找問題根源,完善建立長效機制,推動鄉村振興產業項目落實見效,為遠安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作風保障。(陳瑤)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