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徐丹
當傳統"楓橋經驗"遇上人工智能技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利川市文斗司法所探索創新,借助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平臺,成功調解轄區內一起工傷賠償糾紛,打開了一條人工智能技術與人民調解相融合的新思路。

2024年6月,重慶籍居民黃某與利川市文斗鎮轄區某煤礦企業因工傷產生糾紛,雙方多次協商未果。
“其實矛盾很簡單,就是一個錢的問題,雙方都不認可對方提出的賠償金額,而且黃某也認為我們會偏袒轄區內的企業。”說起這些,文斗司法所所長楊湘波也是很無奈,同時建議黃某自行查閱相關法律條文或者咨詢專業法律服務機構。
“也是在無意中,我將涉及此次矛盾糾紛的合同文本、傷情鑒定等材料輸入到DeepSeek人工智能平臺上,所生成的《糾紛化解建議書》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據楊湘波介紹,DeepSeek生成的《糾紛化解建議書》包含了法律依據分析、賠償標準、全國各地相關調解和判決案例等內容。隨后,楊湘波將《糾紛化解建議書》發送給黃某,并建議其按照同類方法進行檢索,以此打消黃某疑慮。
“我通過楊所長推薦的方法進行了查詢,同時也咨詢了我們那邊的律師,司法所的調解建議確實顯示了公平公正。”黃某的疑慮也頓時云消。
最終,矛盾雙方在文斗司法所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耗時半年多的工傷賠償糾紛圓滿解決。
“每發生一起糾紛對我們企業影響還是很大,耗時耗力不說,關鍵的是影響我們的正常生產,不過在矛盾糾紛的化解上,文斗司法所對我們支持特別大,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安心生產。”利川市文斗鎮轄區某煤礦企業負責人。
糾紛雖然解決,但是對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探索卻并未停止,人民調解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為楊湘波帶來了新的調解思路。
“AI不是替代調解員,而是成為我們調解工作的'智慧外腦'。系統能快速完成法律條文檢索、相似案例檢索等基礎工作,讓我們調解工作更專注于人性化溝通。”目前,該所正計劃年內培訓30名熟練運用人工智能的村級新型調解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