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王首鋒)注冊APP賬戶就能領取小禮品,是不是很熟悉?但殊不知,在領取小禮品的時候,你的手機號碼也早已被明碼標價。近期,華容區檢察院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提起公訴,同步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二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并承擔公益損害賠償責任。
“婆婆、爹爹,注冊美團、抖音的賬號,可以領雞蛋了!”某超市門口,李某、張某和黃某向來來往往的老年人賣力地吆喝著。在武漢市及周邊地市的商場、超市和集貿市場,這樣的吆喝聲并不陌生。然而,這背后卻隱藏著一個非法牟利的黑色產業鏈。
2024年以來,三人以“地推拉新”為幌子,利用老年人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悉的特點,以注冊APP賬號送小禮品為誘餌,吸引過往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在幫助注冊賬號的過程中,他們趁機非法收集公民手機號碼近1500條,并將其出售給上線,非法獲利約2萬元。
據李某供述,他們在開展“地推拉新”業務時,發現客戶的手機號可以賣給他人,價格比正規的“地推”業務還要高。于是,他們利用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特點,幫助其注冊賬號的同時,趁機將手機號碼出賣,每單獲取兩份利益。
承辦檢察官認為李某、張某的行為已經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應當追究二被告人的刑事責任,黃某雖未達到刑事追訴標準,但三人仍需承擔公益損害賠償責任,并在省級以上媒體向公眾公開賠禮道歉。在華容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后,法院采納了該院的訴請。
檢察官提醒,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非法獲取、出售、提供個人信息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嚴懲,商家和推廣人員應依法依規開展業務,切勿觸碰法律紅線。同時,在信息化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惕,避免因小禮品、優惠活動等泄露隱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