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邱玲鵬 周光潔
從湘鄂邊界“一張桌子解民憂”的跨省協同,再到現場見證土地騰退糾紛高效破局……在荊州,這樣的治理實踐正一步步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承諾,轉化為群眾可感可觸的安全感。4月10日至11日,“荊楚政法基層行”第三期主題采訪宣傳活動走進荊州,探訪其通過源頭治理、閉環管理,織就一張多元解紛“平安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
“商會+調解”新模式 “前冤家”變“回頭客”
“工商聯作為民營經濟人士的娘家人,通過喝杯茶、拉家常、吃頓飯等暖心方式講道理,有助于更好化解雙方矛盾糾紛。”在石首市綜治中心,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市民商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羅瓊向采訪團介紹一民企與一國企之間的一例持續8個月的糾紛化解經過時說道。
去年4月14日,開業不久的一家知名連鎖茶葉店的一樓店鋪遭遇衛生間污水反溢,反溢污水高約10厘米,反溢面積300多平方米,致使茶葉店一樓店鋪墻體、木地板、門、桌椅、貨柜和部分商品嚴重損毀,該店因此2個多月不能正常營業。今年初,該茶葉店相關負責人來到石首市綜治中心,請求幫助解決賠償事項。1月10日,石首市工商聯啟動民商事調解,雙方當事人、石首市民商事調解委員會成員、石首市綜治中心調解員、石首市住建局、12345市長熱線分管負責人等11人參加調解。

采訪當事人。記者 肖慧婷 攝
“調解采用‘面對面’與‘背對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于責任方既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要明之以責,讓其為過錯‘心甘情愿’買單。”據調解員周德照介紹,訴求雙方主要是對賠償金額的核定存在異議,經調解人員與雙方多次磋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責任方一次性賠付4萬元,矛盾糾紛就此化解。
“原以為要‘扯皮’大半年,沒想到短短一周就在現場收到了賠償款,現在他們還成了店里的常客。”茶葉店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時難掩欣慰,在握手言和后,對方也時常會到店里喝茶、采買茶葉,成了茶葉店的“回頭客”。

采訪團在石首市綜治中心。記者 肖慧婷 攝
據悉,2023年4月,該綜治中心投用后整合市司法局等4部門入駐,23家單位協同辦公,形成引導受理、多元化解、指揮調度三大功能區。設置21個功能室推行“一站式”服務,群眾訴求通過綜合窗口“一事一碼”全流程追蹤,矛盾糾紛分類實施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信訪接待,常駐單位與隨駐單位聯動實現即調即結。今年以來,石首市綜治中心共受理各類訴求276件,化解率為100%,本市的信訪化解滿意率為97.4%。
“四個一”織密治理網格 重構鄰里和諧生態
石首市位于湘鄂三鎮五村交界處的高基廟鎮,通過“一張桌子議事、一塊牌子聚力、一個探頭護安、一支隊伍齊心”的“四個一”工作法,將復雜社情轉化為治理效能。高基廟鎮“五一”廣場因位于兩省三鎮五村交匯之地而得名,此地人情社情較為復雜。鎮黨委和村委以“長桌”議事的方式解民憂、通過評選“平安家庭”聚民意、安裝探頭保障護民安、組建隊伍達成齊民心,切實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湘鄂五一廣場網格站成功解決眾多民眾訴求,實現了監控的全面覆蓋。有了攝像頭后,村里的治安也快速好轉。

采訪團在高基廟村。記者 肖慧婷 攝
前不久,田鋪村一家養雞場污水外溢,導致高基廟村一農戶水稻田絕收。五一廣場網格站站長成曉瓊得知事情原委后,及時將雙方請到長桌議事會前溝通,最終雙方同意置換田塊,矛盾得以化解。
“過去這里治安不太好,而且路邊違建眾多,雜樹瘋長,過往車輛視線被擋,出了不少車禍,居民們怨聲載道。”高基廟鎮高基廟村黨總支書記袁軍紅介紹,2023年以來,村里通過共商共議,對違建、雜樹進行了集中清理,并開展“湘鄂邊平安家庭”評選活動,經過村民自薦、鄰里互評、湘鄂共議等環節,共有11戶家庭獲評這一榮譽。
一支由兩省黨員干部擔任正、副隊長,“五老”、鄉賢、致富能手、新農人、村民代表等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長期活躍在廣場周邊,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防汛抗旱、矛盾糾紛調處、治安巡邏,片區環境越來越好,鄰里關系也日益融洽。
“限期移交+補償”促和解 一周內見證土地騰退
在松滋市,“姚明華工作室”是群眾口口相傳的“解紛驛站”。前不久,松滋市綜治中心組織市人民法院沙道觀法庭聯合“姚明華工作室”、松滋市供銷社、八寶鎮政府成功化解一起土地騰退糾紛,八寶供銷社1.2萬平方米土地被承租人長期占用,導致重點民生項目受阻。工作室聯合法庭、鎮政府組建“1+N”調解專班,召開10余次協調會,最終以“限期移交+補償”方案促成和解。協議達成當日,法官姚明華趕赴現場見證騰退,確保項目“零延誤”落地。助力八寶供銷社成功收回1.2萬平方米土地,當地招商引資重點民生項目順利落地,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司法動能。

采訪團在“姚明華工作室”。記者 肖慧婷 攝
“化解矛盾不能只講法條,還要講透情理。”姚明華說。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化解糾紛5000余件,收到錦旗40余面,9天結案成為常態。線上調解、巡回審判、聯合調解等創新舉措,讓“如我在訴”的司法溫度浸潤人心。

姚明華收到的錦旗。記者 肖慧婷 攝
50次上門調解 化解多年鄰里土地糾紛
松滋市八寶鎮綜治中心依托“七心合一”的功能布局,彰顯治理效能。

采訪團在松滋市綜治中心。記者 肖慧婷 攝
早在2005年,周某因長年在外開大貨車跑運輸,基本不在家中居住生活,經和同組村民劉某協商,以2萬元的價格將房屋出售給劉某,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劉某稱,當年協商買房時,兩家關系要好,周某口頭承諾將1.25畝農田贈給他本人使用,但此條款沒有寫進合同。因條款不規范,為后續的連串糾紛埋下了隱患。
2019年,周某又在此前出售的房子旁邊新建了房子,兩家因建房問題產生矛盾,進而引發土地糾紛。周某稱,當初自己只賣了房屋,并未承諾“買房搭地”,現在要收回。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矛盾一步步升級,鬧得不可開交。引起當地黨委政府重視,當地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推動該鄰里矛盾糾紛積案實質化解。
調解專班組織相關部門實地查看,召開風險研判會議,會商土地權屬解決方案,并聘請當地調解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參與調解。
“我們本著勤上門、少說教、多傾聽、找癥結、促解決的原則,積極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及時化解。”八寶鎮派出所副所長徐豫春介紹道,該所民警在參與調解該矛盾糾紛時,堅持情理法相結合,既注重法律的剛性,又不失人情的溫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0次入戶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劉某將爭議土地面積的一半還給周某使用。在明確田界后,雙方簽訂了治安調解協議及諒解書,至此,一起歷時5年之久的重大矛盾糾紛積案,得以有效化解。
“通過耐心細致的調解,促使雙方各退了一步,是這個矛盾糾紛最終得以化解的關鍵。”在調解中發揮重要作用的73歲老黨員黃永芳受訪時表示,身邊的這個持續多年的鄰里矛盾糾紛化解了,村莊又恢復了寧靜。
近年來,荊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撬動多元解紛“大格局”,深刻把握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一般規律,積極探索源頭治理、閉環管理的工作機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難事不出縣(市、區)、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目前,全市已建成四級綜治中心2033個,接入視頻監控探頭63000余個,為矛盾風險預防化解提供了基礎性支撐。截至2024年,荊州市、縣、鎮三級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率達100%,年均化解矛盾糾紛超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8.5%。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